南唐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与此同时,中原腹地,一场风暴经过数月的酝酿,终于爆发了。
七月十六,就在赵匡义、张洎返回许州的同一天,新郑郊外,后周“许州政权”与“汴梁政权”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
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不过三千人而已,规模、场面、烈度等诸多方面,实在不够看。
但是,这一场战斗,成为赵匡胤与张永德彻底撕破脸的“导火索”。
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已经去世的郭荣。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中原地区的习俗是,翌日(十六日)前往阴宅祭拜祖先,且仪式一定要在正午之前完成,只有横死之人,才会在下午祭拜。
周世宗郭荣的陵寝(庆陵)就建在新郑,这里也是黄帝故里,可谓龙气聚集之地。
赵匡胤虽然已经自立门户,可郭荣毕竟是自己的老领导,在这个特殊节日里,前去祭拜也是理所应当的。
同时,借着“祭拜郭荣”的机会,也可以向大周治下的百姓宣传一下,大家都向我看齐,我,赵匡胤,就是一个大忠臣!
于是,赵匡胤派出去一千人,带着大量祭品,天不亮就出了许州城,浩浩荡荡地向新郑出发,沿途一个劲地造势,俺们要去祭拜大周皇帝。
很不幸的就是,赵匡胤派去的人,叫李处耘。
李处耘,字正元,祖籍潞州上党(山西长治),是赵匡胤的铁杆部下。
史书上,很少发现李处耘与郭荣存在交集,倒是与赵匡义关系不错。
《宋史·列传第十六》记载: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
这一段记录,很明显有“人工加工”的痕迹,说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李处耘响应之余,专门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赵匡义(太宗)。
打开这个人的履历,一连串的官职足够耀眼,从初级军校开始,一直干到检校司徒、陈州防御使、西北客省使、枢密承旨、羽林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除此之外,还在地方干过,如扬州知州、淄州刺史等。
就连死了之后,还被追封了宣德军节度使及检校太尉。
只不过,想必这些官职之外,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恰恰是因为恶行。
历史上,武平、南平都是被北宋灭掉的,周行逢、周保权父子俩有多拉胯呢?听说宋军渡过长江,就准备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