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那片混乱之地,战斗的喧嚣如同永不落幕的风暴。太师闻仲正率领着商朝的军队,在妖魔的重重包围中艰难鏖战。
闻仲,他本就是刚正不阿之人,一脸严肃,眼神中透着坚毅和忠诚。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上刻满了对商朝的责任感,手中的雌雄双鞭仿佛是他守护商朝的信念象征,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暂时驱散周围的妖邪。
而在朝歌,局势愈发糜烂不堪。帝辛在苏妲己的蛊惑下,愈发荒淫无道,百姓们苦不堪言,商朝的气运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德炳在朝歌城中,目睹着这一切,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任由帝辛这样继续下去,商朝必亡无疑。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前往北海,寻找太师闻仲商议一个大胆的计划——废黜纣王,改立太子殷郊为王,以延续商朝气运。
某夜,德炳施展法术,穿过重重危险,来到了北海的战场上。此时的战场一片狼藉,到处是残肢断臂和燃烧的营帐。德炳在一片混乱中找到了闻仲。
闻仲看到德炳的到来,心中十分惊讶。他将德炳带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营帐中,皱着眉头问道:“国师,你为何来到这凶险的北海?朝歌那边出了何事?”闻仲的声音低沉而稳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德炳面色凝重,叹了口气说:“太师,朝歌如今已陷入绝境。帝辛被妲己迷惑,残害忠良,沉溺酒色,百姓对他怨声载道。西岐那边在姜子牙的带领下,势力日益壮大,时刻准备着攻打朝歌。若不采取行动,商朝的江山社稷将毁于一旦。”德炳的眼神中透着忧虑,他深知商朝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闻仲握紧了拳头,愤怒地说:“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我在北海平乱,本就是为了巩固商朝的后方,可大王却在朝歌胡作非为。那国师你有何良策?”闻仲的愤怒中夹杂着无奈,他一心为商朝征战四方,却没想到朝歌内部已糜烂至此。
德炳看着闻仲,缓缓说道:“太师,我此来就是想与你商议,废黜纣王,改立太子殷郊为王。殷郊太子生性善良,心怀百姓,若他登基,必能重拾民心,重新整顿朝纲,如此商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德炳知道这个计划违背伦常,但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闻仲听了德炳的话,心中一惊。他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的雄狮,思索良久后说:“国师,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虽然大王如今确实昏庸,但废立之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闻仲生性忠诚,对于这种违背君臣之道的事情,他的内心十分挣扎。
德炳点了点头,说:“太师,我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但如今的局势已经容不得我们犹豫。你看,帝辛对西岐的威胁视而不见,还在不断地消耗商朝的国力。如果我们不及时改变,等西岐打来,一切都晚了。”德炳试图说服闻仲,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闻仲停下脚步,望着营帐外的战火,说:“国师,殷郊太子是否有此等觉悟和能力担当大任?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善良就将如此重任交予他。”闻仲做事谨慎,他需要考虑周全,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做出决定。
德炳回答道:“太师,我曾暗中观察太子。太子对帝辛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他也明白商朝如今面临的危机。而且,太子身边有一些忠诚的谋士,他们一直在教导太子治国之道。我相信,只要我们扶持他上位,他定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德炳努力阐述殷郊的优势,希望能打消闻仲的顾虑。
闻仲沉默了一会儿,说:“国师,就算我们决定这么做,又该如何实施?朝歌城中,帝辛身边有苏妲己及其党羽,他们不会轻易让我们得逞的。”闻仲开始思考计划的可行性,他的目光中透着冷静和睿智。
德炳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说:“太师,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我们并非毫无机会。首先,我们要秘密联络朝中的忠臣,像比干大人虽然已死,但还有微子启、箕子等大人,他们对商朝忠心耿耿,必定会支持我们的计划。然后,我们再设法将太子从帝辛的监视下解救出来。”德炳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希望闻仲能够认可。
闻仲微微点头,说:“嗯,朝中的忠臣确实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但太子如今被帝辛严密监视,我们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解救出来呢?”闻仲继续追问细节,他不允许计划有任何漏洞。
德炳思索片刻后说:“太师,我有一计。我们可以利用截教的法术,制造一些假象,迷惑帝辛和他的耳目。然后,派出一支精锐的小分队,趁乱将太子带出宫。”德炳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他相信截教的法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闻仲说:“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我们都将被视为叛国之臣。而且,太子是否愿意配合我们也是个问题。”闻仲依旧十分谨慎,他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