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提起自己的婚事颇为不满,他认为自己也算是认了些字,算是个半个文化人,又是个掌柜,管钱的,怎么也得娶个城里的姑娘,身子娇嫩。
因为这事儿和他娘闹得很不愉快,但他到底是孝顺的,终于在年底成了婚,杨昊特意赶回去替他张罗,因为他家孤门独户,娘儿俩相依为命,也没什么亲朋好友,杨昊也差不多,两家算是互相帮衬。
婶子不满杨昊跟陈桥结交,说陈桥好听点是个掌柜的,其实就是个给人打工的,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子儿,但还是来帮忙了。
因为这几年,杨昊和叔叔婶婶关系好了很多。
自从杨昊开始挣钱了,每个月他都拿出自己工钱的三成,放到二叔家的案板上。
一连数年,婶婶也对他态度大改,知道张罗他回家吃饭,到底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陈桥成婚后,婶子便想着给杨昊张罗婚事,于是隔年便带了个女孩回家,叫杨昊见见的。
彼时,杨昊的小铺子越来越红火,因为他价格公道,除了成本和该有的花销不乱涨价,也不宰客,还热心帮买家上门送粮,因此名气很快传开了。
他也不得不雇佣了两个伙夫当帮工,逐渐攒了几万钱,颇有家资,逢人都被人叫老爷。
女孩家世平平,但很是听话,杨昊也就同意了婚事,不多久,便成了婚。
办了个婚礼,排场颇大,村里不少人都来捧场,陈桥也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前来喝喜酒。
看着往来的父老宾客喜气洋洋,喝酒吃菜,杨昊突然间有些恍惚,内心既觉得幸福,又莫名的有些悲凉,虽然他也搞不懂这悲凉的感觉从何而来。
二十三岁时,杨昊有了孩子,隔年又有了一个,两个男娃。
在村里,能有个男娃就算是有后了,更何况两个,二叔感慨他是个有福气的,老杨家在杨昊这一代,总算是能兴旺起来了。
二十五岁那年,闹了兵灾,又打仗了。
到处人心惶惶。
蛮横的官兵,买了粮不给钱,杨昊也没办法,加上一年大旱,粮食收成可怜,许多农户都快吃不上饭了,杨昊也收不到什么粮食,兴旺多年的铺子无奈关了,给了丰厚的赏钱给两个老帮工,便带着两个孩子和妻儿,到了村里过活,躲躲兵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