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章 平倭(卅三)三方三心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26 字 12天前

大明这边高阁老稳坐钓鱼台,远远地布局和掌控着这场事关整个东北亚的战事进展,然而作为他手中棋子之一却不自知的朝鲜,那可就没有这种淡定了。

当和谈破裂、册封失败的消息传回朝鲜,朝鲜王李昖十分惶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预计何时?多大规模?不对不对,现在应该马上向大明求援!寡人早就说过不能让倭寇就那样回去,可大明就是不听,非要跟他们议和,到头来怎样?反倒是被小西行长那厮给骗了!寡人不是好战之人,也希望战争能提早结束,但结果倭寇却又要入侵。”

领议政柳成龙劝道:“殿下,不需要如此失落。我们也是时刻准备,至少不会再像壬辰年那样手足无措,请您务必坚定圣心。”

李昖对此说表示肯定,但其实心中仍然非常恐惧,希望此次不会让他再次被迫播迁,柳成龙好言安慰之后,便立即召开备边会议。

会议上伊斗寿说道:“我认为这反而是好事,是可以百倍偿还之前受辱于倭寇的机会。应该马上全军进发下三道,先夺回釜山,全歼当地倭寇,让倭寇从此以后再也无法踏入我领土一步!”

兵曹判书李德馨则认为伊斗寿所言为免过于轻率:“判府使稍安勿躁,我们又何尝没有复仇之意,但倭寇也比如会在准备万全之后再来入侵, 还是要沉着冷静对待此事。”

中枢府事郑琢深表赞同, 也认为应准备万全不可轻率冒进:“正是如此,眼下如果全军南下, 其中若有闪失,朝鲜便将因此万劫不复。”

伊斗寿宣称其本意是在倭寇登陆列阵之前消灭日军,并无冒进之意。李恒福表示附议,右议政李元翼亦提议由李舜臣率领水军于海上御敌, 由朝鲜与大明的陆军驻守下三道随时策应, 如此可保无虞。

左议政金应南同样赞成先发制人,他道:“壬辰年是因我们防备松懈,一盘散沙,才被倭寇利用, 以至于战争爆发之初一败涂地。而现在不仅是官军, 就连明军的军粮也早已备好,大量囤积于平壤,我军将士们日夜训练, 再与我军决战已经大可一试。”

谁知领议政柳成龙却道:“各位似乎都想得太轻松了,那倭寇怎么会想不到我们必作防备?倭寇之前只经历了两种困难,缺粮及海战,因此才有疯狂攻击全罗道,以及车轮战李舜臣的行动。

诸位知道关键在何处了么?我若是倭寇,要是找不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便绝对不会再次贸然入侵。”

众人听后皆恍然大悟,郑琢想起之前晋州之战, 不禁冷汗直流:“李舜臣自然是不会轻易被倭寇击败, 但若倭寇登陆成功,再次攻打全罗道的话, 那就很难防备了。

上次晋州城破, 倭寇涌入,全罗道便朝不保夕, 此次倭寇的重心必然仍在全罗道, 这实在令人担忧。”

因朝鲜义军经过一连串实践, 对朝廷已经极为失望, 迄今近乎销声匿迹,柳成龙也心忧此次全罗道难保, 只得提议道:“为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据险积蓄。虽说要努力阻击倭寇登岸, 但一旦倭寇突破防御攻向全罗,那就只能按这个方略办了。”众人赞同。

会开到此时便告结束,但这其实颇有诡异之处,即所有这些朝鲜大臣似乎都尽量避免提及明军,也似乎未曾思考如何与明军配合作战一般。

其实不是他们忘记了明军的存在,而是当前的现实就是明军几乎不存在!

这似乎很奇怪,虽然李如松的辽东军半年前就撤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人数不多的南军还在朝鲜,但毕竟明军方面早已换帅, 按照大明朝廷的调动计划,新任平倭提督麻贵手中应该会有高达十万的精锐大军才对, 可这些人如今在哪呢?

事实上,麻贵本人还在丹东,一步都未曾踏入朝鲜。甚至从他当前的动向来看, 好像也没有打算南下的意思,就仿佛完全寄希望于和谈成功,可以不必南下了一般。

他目前在干什么?在召见女真各部及嫩科尔沁部首领, 打着的旗号是“组建援朝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