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健妇本就是勇毅军内各军官和战士们的家中眷属,现在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与丈夫一起先后开拔,往镇城驻扎。
此一去恐怕就再无机会回返北路和东路的家乡了,所以,许多的健妇营女兵们都要带上眷属一同前往镇城。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的健妇营女兵都带眷属前往镇城,她们中许多人家中还都有老人在,而且孩童也都已长成了少年,如今不是在各堡小学堂读书识字,便是已进入工坊等处做工,甚至有些还考入工学堂,已经无须再跟随在她们的身边。
但即使如此,也仍有过千的健妇营眷属要随军前往镇城安居,如果再加上勇毅军各营将士们的一些眷属,又何止是数万人丁?
为此,张诚特命健妇营的中军三百骑兵,这一次随同开拔往镇城,担负沿途护卫与照顾女眷之责。
而左、右两部的步兵则暂留赤城,待镇城那边的各营驻防区划定完毕,营房、校场都建设完成之后,再护卫着将士们的眷属一起开拔。
就连先期开拔往镇城驻扎的腾蛇、白虎二营,以及即将护卫着永宁伯张诚前往镇城的威远营,也都各留了一部步兵在北路,等待着护卫各营随军眷属前往镇城安家。
对于勇毅军将士携带家属往镇城安置一事,永宁伯张诚可是给与了全力的支持,非但命各营留一部战士充为护卫,更是为每户迁徙的眷属报销沿途一切食宿费用。
他之所以如此鼓励勇毅军将士带着眷属一起前往镇城,无非是要增加自己在镇城那边的人望。
虽然,张诚的家族在宣府也是军门世家,但近几代却是逐渐凋零起来,传到他父亲一代只有兄弟二人,且张诚的父亲又是英年早逝。
幸而他的叔父张岩借着祖上余荫,再加自己也是拼了老命,凭一路拼杀出来的军功,硬生生做到了宣府参将一职,这才守住张氏一族在镇城的基业。
可因张岩不喜与那些庸碌贪腐的同僚往来,在镇城将门和武官的圈子里很受排挤,但张岩毕竟是靠着实打实的军功战绩升上来的参将,众人也是拿他无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张岩也因此而在镇城武将圈子中显得形单影孤,平素也只与总兵杨国柱、参将刘广武还有一些来往而已。
正是因为张岩的坚持守正,不肯同流合污,才造成了他们张氏家族在镇城周边只有几处孤零零的庄园,且规模也都是不大。
所以,张诚此番才极力鼓动勇毅军各营将士,携带家眷们随军迁居镇城周边安家,他的想法是以此来壮大自己在镇城的群众基础。
而这些在镇城周边安家的勇毅军将士,今后为了守护自己的美好家园,他们也会更加忠诚于张诚,毫不保留地坚决执行张诚下达的每一个军令。
因为他们的家就在镇城安置下来,执行张诚的军令也就是保护自己的眷属,随着迁居镇城勇毅军将士家眷的增多,对于张诚本人来说也将进一步形成一呼百应的有利局面。
…………
二月初六日,永宁伯张诚在威远营将士们的护卫下,率领数千大军离开了赤城堡,浩浩荡荡地向着镇城方向而进。
从赤城堡外一直到样田堡,沿途不断出现给永宁伯送行的人群,他们或百余人、或数百人聚集成一群,在沿途对着行进的大军跪拜送行。
偶尔还会有一些上了年岁的各堡乡老,代表沿途军民拦住永宁伯的车架,献上一筐筐、一篮篮的当地特产。
对于人们的热情,张诚自然不会冷漠以待,每每遇到有乡老出来拦阻,他都会吩咐驳夫立即停车,亲自接待那些乡老。
而一旦发现其中有老妪的时候,永宁伯还会吩咐张成芳去请夫人季轩竹过来,与她一同接待众位乡老。
自此以后许多年里,宣镇北路的人们都在传颂着永宁伯和夫人是多么的亲民、爱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