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早早就接到了李斯的传信,亲自在门前迎接。韩非抬眼打量着田秀,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相貌并没多大变化,只是胡子多了些。田秀笑着拱手:“韩非子,久仰大名。”
韩非回礼,几人进厅入座。一番交谈下来,韩非发现田秀见识非凡,治国方略更是独到新颖。田秀诚恳地邀请韩非留下相助,韩非心中有所动摇,但仍犹豫。
李斯看出师弟已经心动了,便主动给了田秀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再加把火。
田秀会意的点头,只见他站起身,隆重的对韩非拱起手:“先生是通天彻地之人,秀不才欲匡正天下,然只恨手上没有贤才。先生若愿留在赵国,秀愿在太后面前举荐,必授予先生三公之位。
请先生念及天下苍生,念秀的一片真挚之情,留在赵国吧!”
说罢,田秀弯下腰对着韩非深深一拜。
韩非也没想到,田秀居然这般的求贤若渴。
虽然他是荀子的徒弟名声在外,但到底不过是一个布衣。
田秀乃是权倾朝野的赵国丞相,他居然愿意向自己屈尊下拜。
想着,韩非不禁看向身旁的李斯。
难怪像师兄这等傲气之人都愿屈尊为田秀效力,此人果有过人之处。
此时,韩非对荀子评价田秀的话已经信了七八分,但仍有些顾虑。
“丞相,我久闻您治国有方,不知能否令在下到邯郸附近转一转,领略一下邯郸的风土民情?”
韩非想看看,邯郸城外到底是什么景象。
邯郸城本就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想要城中繁华起来并不困难。
但这城外想要治理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非还记得上次来邯郸的时候,在城外见到不少的流民,那时的路旁随处可见倒毙的灾民。
想想当初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田秀若真有本事把城外的百姓也安顿好,那他就是自己要追寻之人。
“先生这是想要考我。"田秀一下就只猜出了韩非的心思。
但他并不气恼,韩非既然想到城外看看,那就让他看看。
必须得让他知道,如今赵国上下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才会安心的留在自己身边效力。
于是,田秀带着韩非一行来到城外。
城外阡陌交通,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农夫们辛勤劳作,不见往昔流离失所之人。路边偶有几个孩童嬉笑玩耍,脸庞红润健康。
韩非心中大为震撼,这与记忆中的惨状天差地别。
田秀微笑着说道:“韩非先生,如今赵国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我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所有人都能有衣传。
虽然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会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奋进的。”
这番话让韩非深有感触。
他见过齐王,楚王,也见过魏王,韩王。
但这些人无一例外,他们的目标都是如何统一天下,如何去征伐四方。
很少会有人为天下百姓的安危考虑。
难怪自己师父会对田秀推崇备至。
今日看来,田秀果真仁义!
韩非沉思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对着田秀郑重一拜:“丞相大才,韩非愿留赵辅佐。”
田秀大喜,扶起韩非:“得先生相助,赵国之幸。”
李斯一旁见状,也是满脸笑意。他深知师弟之才,有韩非相助,赵国必将更加强盛。
“师弟,你看看,师兄没骗你吧?我说丞相是个值得追随的人吧。”
韩非斜睨了李斯一眼,心中暗骂,丞相值得追随不假,但师兄你可真不是啥好人!
“那师弟就先谢谢师兄了!”韩非违心的说了一句。
李斯拍了拍他的肩膀:“师弟,以后咱俩又可以在一起了。”
韩非看着搭在肩膀上的手,心说:“泥奏凯,坏人!”
“先生,正好此处距离信都不远,不如我带你去拜访太后。殿下必对你委以重用。”田秀提出要带韩非去拜访一下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