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赵婷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对于只知道三条边长度的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新的公式来计算面积。”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公式,并详细讲解了公式中每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学子们听得入神,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戴浩文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组任务:“现在,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校园中一些三角形花坛的底和高,然后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子们兴奋地拿着尺子和本子,跑到校园中的花坛旁。有的小组测量得非常仔细,反复核对数据;有的小组则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尺子不够长,或者无法准确找到高的位置。但他们相互协作,积极讨论,努力克服困难。
戴浩文也来到各个小组,给予他们帮助和建议。
“先生,我们测量完了,但是计算出来的面积和我们预估的不太一样。”一个小组的成员说道。
戴浩文看了看他们的数据,说道:“你们再检查一下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小组发现是在计算时出了差错,重新计算后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回到教室后,各小组纷纷汇报了自己的测量和计算结果。戴浩文对大家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这次实践,相信大家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的日子里,戴浩文不断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实例、练习和讨论,加深学子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掌握。
有一天,戴浩文带来了一个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在修建水坝时,我们需要计算一个三角形支撑结构的面积,以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这个三角形的底是 10 米,高是 8 米,你们算算面积是多少?”
学子们迅速拿起笔计算,很快得出了答案。
戴浩文又问道:“如果要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两倍,底和高应该如何变化?”
学子们陷入了思考,有的开始在纸上画图分析,有的则相互讨论。
一位名叫孙明的学子站起来说道:“先生,可以将底扩大两倍,高不变;或者底不变,高扩大两倍;还可以底和高都扩大为原来的根号 2 倍。”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