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正色答道:“您统率三十万官兵,所杀之人何止一个越王李贞!城中百姓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主动出城归顺,您却放任军队杀害他们邀功取宠,以至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请问,您和您的这帮兵与李贞有什么区别!我恨不能请到尚方宝剑,架在您脖颈上,就算死了,也了无遗恨!”
张光辅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恼怒的班师回朝,在武则天面前奏告狄仁杰傲慢无礼、出言不逊,蔑视朝廷大臣。
武则天清楚狄仁杰的为人,把他调往复州(湖北仙桃一带)任刺史,没再深究查办。豫州官员、百姓因此获安。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起兵作乱,杀死了营州都督赵文翙,又在峡石谷(河北唐山迁安县东北)设伏,大败唐军二十八员将领,先后进犯幽州(北京),攻陷冀州(河北衡水冀州区),围攻瀛州(河北沧州河间),引发河北震动。
危难时刻,武则天想起被贬到彭泽(今江西九江湖口县东南)当县令的狄仁杰,把他起用为魏州(河北邯郸大名附近)刺史,安抚当地民众,抗击契丹入侵。
前刺史独孤思庄担心契丹来袭,把城外居住的百姓全部赶进城里,帮着修缮城防。狄仁杰一上任,就让他们各自返家务农,还当众宣布:“敌人距我们还远,何必烦扰你们!万一他们来了,我自有办法退敌。”后来在突厥协助下,边患得以平息。
圣历元年(698年)八月,突厥默啜可汗以拥立李显、李旦即位为名,继契丹之后再次入侵河北,接连攻陷定州、赵州(河北赵县)。
武则天诏令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带兵征讨,并亲自为他送行。
默啜眼见形势不妙,杀光了俘获的万余百姓,兵分五路撤出河北,狄仁杰随即转任安抚大使。
当初平定契丹时,前来安抚的武懿宗不问缘由,把遭契丹胁迫的平民全部杀掉。这次突厥进犯,同样逼迫许多百姓供其奴役驱使。突厥撤军,他们有鉴于昨,害怕再次遭到牵连诛杀,纷纷出城藏匿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狄仁杰深感忧虑,为避免激起民变,导致天下大乱,他上疏奏报武则天,指出:
“现在朝中有人认为,受到契丹、突厥胁迫的百姓有罪,只是行为与叛军表现不同而已。臣认为此言极为不妥,这些年里河北各地兵役繁重,不少家庭因此残破,甚至逃往远方。加之地方官吏侵占剥削,致使百姓陷入愁苦绝境。”
“暴乱发生,落入敌手的城镇,就会被朝廷视如恶地。一经收复,官兵往往劫货掠财、辱人妻女,种种恶行无所不为。由此对民众所造成的伤害,甚至比外敌入侵更加严重,这难道不令人痛心!”
“民意如水,堵住就会聚累成湖,疏开便会奔涌流淌。治理他们,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根据形势采取适宜措施。”
“如今那些所谓有罪的百姓因害怕坐罪不敢回家,或者露宿在草莽,或者藏匿于山谷。赦免了他们,就会返回乡里重为百姓;不赦免,恐怕会聚众为匪扰乱四方。”
“边患战事,不足为虑;民怨沸腾,才是滔天大患!恳请您颁诏赦免河北各地,对胁迫加入突厥的百姓一概不予追究。”
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意见,狄仁杰随即严令河北军队及地方官吏不得侵犯百姓,违令者斩!同时,安抚离乱,赈济贫困,修缮民居,人们很快安定下来。
这两次事件中,近万人因狄仁杰得以保全。
在那个冤狱成风的特殊年代,他即便不愿助纣为虐,也完全可以出于自保不闻不问。他却甘冒遭武则天猜忌、遭酷吏诬陷的风险挺身而出,替无辜的民众发声,用实际行动立起了忠正的典范。
相比于影视剧中的那个神探,真实的狄仁杰无疑要伟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