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就毁在少数人的所谓“爱国壮举”上。战火一开,无数生灵横遭涂炭,有人却借机加官进爵。可悲的是,所有人的关注点都放在日益加剧的仇杀上,却忽视了到底是谁造成了眼前这一切!
有人在流血,有人在狂欢,正义却往往选择站在了阴谋者这边!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被激怒的吐蕃大举进犯河西,被崔希逸击退。
鄯州都督(今青海乐都)杜希望乘胜攻陷吐蕃新城(今青海门源县北),将这里改称威戎军,留下一千军队驻守。
战后,崔希逸申请离开了这个令他羞愧的地方,调任河南尹。途中,他总想起曾经在乞力徐前的信誓旦旦,以及那些被无辜杀戮的吐蕃边民临终前的惨状,郁闷之下生了场大病,到任没多久就抱憾而终。
与孙诲这样的势利小人相比,崔希逸是个有良知的人。唯其如此,对于毁约这种行为,才令他痛苦不堪。
吐蕃的报复行动,让双方战事升级。
五月份,玄宗下令毁掉赤岭界碑,并迅速调整前方部署。
任命岐州刺史萧炅为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鄯州都督杜希望为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太仆卿王昱为剑南节度使(治益州,今四川成都),分别从三个战略方向经略吐蕃,大有彻底吞并吐蕃之意!
杜希望率军夺取吐蕃所建桥梁,在河岸附近修筑盐泉城(今青海循化西北)据守。吐蕃发兵三万迎战,杜希望兵力较少,部众恐慌不安。左威卫郎将王忠嗣毫无惧色,带领所部向吐蕃阵地发起冲击,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连杀数百人。
吐蕃阵形大乱,杜希望乘势猛攻,吐蕃大败而逃。王忠嗣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左金吾将军。
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在与吐蕃作战中为国捐躯,玄宗收养了年仅九岁的他。长大后,他坚毅寡言,颇有谋略,深受玄宗器重,将他放到前线加以培养,成为征战四方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