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变得如此人情世故,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关中建造大渠的时候,各方力挺,郑国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结果前来修缮黄河以后。
郑国才算是认清了现实。
原来像他这般单纯为了建设水利,造福民众之人,寥寥无几……成年人的世界,唯有利益二字……
修建关中大渠,当时有蒙骜和吕不韦共同在朝廷全力支持,他们一个是掌国权相,一个是军武一把手,谁敢暗中造次?
这回修缮中原黄河,需要从关中调集民力资源,这就肯定绕不过右相王绾,不用说都是十分无解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必郑国为了兜底修缮黄河诸事,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奈何。
就算他变得再怎么通晓人情世故,也没有任何卵用。
因为郑国的立场,完全不符合关中勋贵派系的利益。
他就算磨破了嘴皮子,跪下给人磕头,也换不来旁人的高抬贵手。
想到这里。
许尚抬手拍了拍郑国的臂膀,以示勉励,不过他却没有明言安抚。
也正应了嘉靖皇帝的那句……朕知道你们很难,可朕也难,我们就都勉为其难吧。
改革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
许尚的底线是不让郑国丢了性命。
至于受点委屈……
人生在世。
想完全不受委屈的活着,何其难也?
并不是谁都像王贲那般……有个好爹……
“好,我们刚刚说到了分水坝和鱼嘴。”
许尚略作思索的继续道:“这个分水坝横着建造在岷江中间,将宝瓶口的上游一段距离……一分为二。”
“如此,靠近宝瓶口的便成了内江,外侧的则是外江。”
“现在关键的重点来了,外江的河道必须要专门垫高一些,这样就能够让外江变成浅而宽,内江深且窄的布局。”
“这么一来,外江河床垫高以后,可容纳的水量便会减少,内江变深就能容纳更多的水。”
“遂,总体而言便是外江四成水,内江六成水,此为着名的四六分水之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难题。”
……
四六分水,底层逻辑就是水往低处流。
外江的河床较高,如果是极端的枯水期,甚至整个河床都会露出来,也就是干涸了。
但内江依旧会有水,甚至会蓄水。
因为内江又窄又深。
仅有的河水自然就会全都流向内江,然后继续延续灌溉之用。
这基本上能够解决世上所有河道,在引流灌溉的时候,所碰到的枯水期没水,丰水期漫灌的问题。
堪称绝妙之法。
“原来四六分水是这个意思!”
扶苏率先惊叹出声,他以前也从书上看到过这个专业术语,但当时并不懂具体的意思。
现在听夫子开解清楚。
扶苏立马恍然大悟。
嬴政也频频点头的道:“嗯,李冰这一手确实十分巧妙,很有效的解决了枯水期和丰水期难以调节的问题。”
嬴政现在有些感叹,若非李冰年纪有些太大了,他定然要请后者再度出山的。
可惜。
现今的李冰,就连出远门都做不到了。
尉缭子颔首:“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尉缭子该服气的时候,他也是很服气的。
许尚见状再次嘴角轻起,继续道:“四六分水,枯水期保证了内江能够蓄水,丰水期外江宽阔自然可以排出更多的水。”
“但这样还不够,因为如果遇到大雨连绵的特殊时期,内江的水也会出现太多的情况,宝瓶口就会有可能被冲垮。”
“如此,就需要在宝瓶口对面的分水坝,再开出一个口子,这便是飞沙堰了。”
“即,鱼嘴在前端四六分水,飞沙堰在后端二次自动分流,以保证发大水的时候,内江的水也能及时的从主河道排走。”
“不过飞沙堰的河道肯定也要垫高一些,毕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江在枯水期能够蓄住水,丰水期则是再度起到排水的效果。”
……
至此。
都江堰的三个组成要件,就都讲解清楚了。
鱼嘴四六分水,飞沙堰二次分水,宝瓶口引流灌溉。
这些都是在解决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症结。
完成了这一步。
也就来到了下一步……分沙……
“分水讲解完毕,再论泥沙。”
许尚顿了顿,接着道:“众所周知,泥沙往往是越受阻,堆积的就越多。”
“外江的河床较高,并且宽阔,水的流速也比较慢,自然就会分到更多的泥沙。”
“内江的河床既深又窄,泥沙不会受阻,水的流速也快很多,分的泥沙便会更少。”
“这就是着名的二八分沙之法。”
“其实所谓的【束水攻沙】,从都江堰的时候,就已经在投入应用了,也印证了老夫提出的黄河修缮方案,绝非纸上谈兵。”
“另外,飞沙堰之所以被称作飞沙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内江的水先是冲击分水坝的底端,尔后再进入宝瓶口,一旦水比较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回流。”
“再加上内江的水,流速本就偏快一些,回流会不断加快,进而产生螺旋的离心力,这个时候飞沙堰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只需把飞沙堰的内外侧形成一定的坡度,让水的自然回流,把较多的泥沙都给甩出去,也就达到了内江二次分沙的目的。”
“综上,都江堰完美利用了水的特性,在解决水患的同时,又能处理好泥沙堆积的难题,最后还能灌溉农田,把巴蜀打造成天府之地……”
“李冰,该当刻碑颂其功绩,我们也应当充分在都江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出解决黄河泛滥的引流之法,进而造福中原万民,泽被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