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祭,北伐

新晋的御马监最终还是没有由国尉屠雎推举……

因为这涉及到了内庭官员,也就是皇帝的身边人。

嬴政可以指定人选。

而嬴政指定的便是萧何领内阁供奉,暂代御马监一职。

像这种内庭官职。

皇帝也就一句话的事情,大臣也没法说什么。

你总不能管皇帝的家事吧?

于是。

现在就有了个问题。

萧何什么人?

天生就是搞算账的,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他就差不多清楚太仆杨端和在国家马政的事儿上,放权有些放的太厉害了,导致下面出现了不少违规现象。

萧何也没有自己去戳破这个雷……

而是按照流程,去请监察御史、典农都尉,主田都尉,御府令介入调查。

小主,

其中监察御史乃是关中勋贵派系。

典农都尉和主田都尉都是地方官,勒令进京述职,陈述清楚地方上的农事和田亩状况。

御府令是九卿少府的副手,其对于养马的事情,肯定也是门清的。

却也有个问题

那就是御府令和监察御史,现在都属于关中勋贵派系……

冯去疾为什么要对杨端和下手呢?

国尉屠雎的面子总归还是要给的。

所以。

萧何协调的很困难,他能力上没毛病,麻烦在叫不动人。

嬴政也觉得北伐在即,不宜大动干戈。

于是。

萧何的御马监职位,暂时就被搁置了,国家马政这事儿牵扯太大,他管不了。

没办法。

嬴政就只能亲自出马,分别召集了武成侯王翦,国尉屠雎,九卿太仆杨端和,九卿卫尉蒙恬,以及典农都尉和主田都尉两个地方官。

最后在嬴政的问询下。

杨端和肯定是难逃失察之责。

比如借着皇家的名义,兼并关中普通民众的田地……

把农田划成草场,实则自己中饱私囊。

这么搞就有点太过分了。

以前是有着皇帝做招牌,没人敢查。

现在嬴政以北伐的名义,专门问询这个事儿,杨端和就有些兜不住了。

因为杨端和是放权的太厉害,导致了下面的人贪腐,他自己没有那个心思,所以嬴政很容易就可以从典农校尉和主田校尉的口中,问出一些东西。

然后再综合萧何最近的汇报。

嬴政开始对杨端和施压……

杨端和就是个武将,哪顶得住皇帝这么问,再有北伐匈奴的国家大计在前,杨端和只能请罪,尔后自请纠察。

尔后太仆的事儿,暂由王翦负责。

没办法。

战马这个事儿实在太重要了。

必须得让王翦着手查清楚。

如此。

国尉屠雎就相当于被去掉了一只左膀右臂,多少有点难受。

说白了。

王翦跟杨端和关系很好,实乃战友同袍。

国尉屠雎则跟杨端和下面的臣子更好,因为存在利益捆绑……

如果这次真要细查。

屠雎是百分百没跑了。

不过在北伐凯旋之前。

嬴政并不打算动屠雎……

原因在于,屠雎也就担任军武勋贵派系贪了点钱,而且都是可控的程度,在大事上面从未含糊过,也忠心的很。

如果因为下面的人较为贪腐,就把三公国尉一撸到底,显然是不理智的。

当然。

屠雎依旧有责任。

后续屠雎的权力会被打压收缩,待正式蒙恬和蒙毅扛起大梁,屠雎的作用也就消失殆尽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和使命。

屠雎此人……

本是尉缭子举荐的灭秦加速器,最初的军武极端激进派。

在东郡陨石案中,由于绝对的忠诚,这才保住了自身的权位。

然而。

屠雎的权力框架构建,注定了他对于军武勋贵派系较为放任。

这是不可以的。

放任腐化横行。

会让大秦锐士的战力迅速崩塌。

再者。

屠雎跟二世扶苏的君臣脾性,并不怎么贴合。

大概率后续的三公国尉一职,会直接空出来……

如若不出意外的话。

大秦的明日将星蒙恬,会承袭屠雎的接力棒,进而坐到军武勋贵派系之首的位置。

最后。

关于从九卿廷尉分离出一个刑部……

这可是个麻烦事儿。

因为涉及到了许多的案宗立法诸事。

左相李斯刚忙完齐地的各项政策落实,以及稷下学宫的搬迁细则,正在回京述职的路上。

这就导致廷尉改制分割出刑部一事,只能往后延一延。

好在总体上。

许尚针对性提出的内外朝制度,现在已经算是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以当前的进度。

这就很好了。

一口吃不成胖子,还是得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