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表示很有兴趣。
厅内唯一一个欲哭无泪的就是李勣。
在看到那天界右相星下凡的名唤徐茂公时,李勣便有了不祥的预感。
毕竟确实曾姓徐,且懋功与茂公同音。
只不过当时还以为是有什么什么避讳,或是后辈犯下了滔天大罪。
结果竟是被写作了妖道,因此李勣简直十万个不满意。
最终还是要李世民出言安抚方才转喜:
“懋功与诸葛武侯作比,想来是以智计传世,如此勇智俱全,何憾之有?”
难怪后世也夸赞自己忠义呢,李勣所有不满登时烟消云散。
与武侯一个待遇,还有啥不满的?
安慰完李勣的李世民便因为光幕内容爆笑:
“杨广转世杨玉环?”
“《炀帝艳史》?”
“这后世文人,文思奇诡,恨不能呈之为杨广亲见!”
……
孔明则是看着光幕生出了另一个想法:
“于百姓来说,史册之言还是太过晦涩。”
“故虽有名将良臣之记录,百姓不知其生平,口口相传之事难免失真。”
“而用直白言语文字,释卫霍生平,讲灭匈功绩,或亦可行。”
这也是最近孔明在小太学上课的感悟之一。
十日方能抽空上课,但学子们无不翘首以待。
为何?因为好玩,因为其他课程的先贤典籍太过晦涩。
最典型的莫过于算学典籍,《九章算术》还好一些,前汉便过增补注释。
那需要算学、历法的基础才能读懂的《周髀算经》,孔明最近在亲自动手作注,不然都没法教。
这件事上,刘备也跟上了孔明的思维:
“近日成都,我看百姓茶余饭后休息时所言也尽为神鬼之事。”
“若能有的类似之言,让百姓知晓卫霍靠着好学与勇猛方能建功,而非神灵保佑,定大有裨益。”
庞统点头同意:
“与其求鬼,比如勤学,与其问巫,不如自立远志。”
“只是……识字颇难。”
关于此,张松反倒是充满信心:
“如今仓廪实,成都百姓欲知礼节荣辱。”
“上月便有小太学学子问我,称其阿爹今有余财,欲求一识字之所。”
“依臣所见,至多明年初,军师此前所言之字塾,便可开办了。”
字塾是此前孔明的计划,塾如其名,只教认字,因此投入相当低,只是如今成都遍地都要劳力,故而还没推行。
刘备笑的很开心,拍拍腿道:
“那此事便先记上。”
“夸卫霍之功,激好学、入伍之心,亦是扶汉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