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唐朝中后期的天灾数量并没有比初期好多少,这里可以直接抛出咱们现代专研隋唐史的学者论断:
“与前期相比,唐后期地震活动比较活跃;中后期水灾发生比前期多一半以上且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后期风灾发生更频繁且六月份发生频率最高。”
可以说二凤或许直至病逝也会怀念全年无灾的贞观五六两年。
但二凤绝对想不到的是,大唐的“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地震这东西可以先抛开不谈,水灾和风灾是能说道说道的。
唐朝前期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同样是根据如今研究结果来看:
从公元630年开始的两百年间,是中国近三千年以来历时最久的多雨期。
充沛的降雨使得水灾比例升高很正常,但唐朝的这一次升温在公元700年前后就已经回落,并在安史之乱前后已经回归历史平均线。
因此这两百年的多雨期,后期降水是不如前期丰沛的,但唐朝后期水灾依然能多于前期,这是不太合理的。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隋朝和唐初对环境的破坏,使得裸露的地表在面对丰沛的降雨时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进一步恶化了环境。
这样的环境面对过量降雨的抵抗力也更差,最终形成了一个加速环境恶化的死循环。
结果就是唐朝中后期降雨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从这个死循环里走出来的自然环境也差不多完了。
风灾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如咱们建国后的首都北京城一样,没有森林锁死土壤并抗风,那自然只能年年吹大风吃沙子。
北京从元代开始就有严重的沙尘暴记载,到了明清皆深受其害,咱们建国后也差不多总被沙尘暴骑脸。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从大明起,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几乎就没上过百分之十五,清朝灭亡时森林覆盖率仅有百分之八。
而到了咱们现在,经过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三,乃是近一千年以来中国环境最好的时候。】
下一更稍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