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保皇么?”张绣一愣,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告诉自己儒家保皇思想,但到了小师弟口中却成了有利于世家与士族。
“呵呵……,表面上是,儒家思想具有迷惑性,当年武帝或许也被儒家保皇的表面给欺骗了!《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难道不是?”
“那我问你,民为贵,那么底层民众的话语有没有到达天子?天子的政令有没有贯彻到底层民众?”
张绣一愣摇了摇头……
“那么谁代表了民众?是世家、是士族、是官员体系!在察举制下,官员体系就在世家士族手中,他们代表了民众,也就是说天子为轻,世家贵族为重,这才是儒家思想的真正意图……”
“这……”张绣还想争一下,但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了。
“天子只有接近民众才能真正了解民心,而且要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才行,不然会被安排,也未必真的知道真实情况,否则始皇帝五次巡视,为何没看出天下大乱在即?而始皇帝的五次巡视后来被称为炫耀、铺张……”
“说白了就是不希望天子贴近民众而已,他们好代表最贵的‘民’!”
“《周礼、秋官、司寇》,有”刑乱国、用重典“之说,上下文如下: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实际上就是说明一件事,刑乱国,民不畏死,所以要用重典,刑新国,由于民众经历战乱,苦不堪言,所以不能增加刑法,不能给民众太重的劳役,税负等,这有一定道理,但是近些年就有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看起来脱胎于周礼,实际上这是荒谬,武帝时期使用张汤、宁成等酷吏,当时很多人骂,也有很多人支持,骂的人都是世家和儒家之人,他们受不了与民众一样对待,支持的人却是因为他们不畏权贵,宣帝依法治国,却是太平盛世,他儿子元帝采用儒道治国,却将帝国带入深渊,实际上不是因为重典不重典,由于秦国的成功,儒家没有办法解释,所以就编出来说乱世用重典,盛世就要用儒家的仁政,盛世不依法治国,而是仁政治国,那么有利于世家豪族不断地巧取豪夺民众的土地,说白了仁或者不仁,还不是在天下的笔杆子那?先帝在世,一成税收,但是世家豪族的租赁却要五成以上,但是民众依然认为是天子加税,有些地方重大灾难,先帝免税,地方上依然收税,民众依然是认为天子所为,为什么?那是因为舆论在天下世家和儒家手中,还是那句话民众之心无法上大到天子,天子也不可能对于底层民众情况那么了解,就会被官员体系蒙蔽!再说一个舆论导向,就像现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现在还有一句话,就是“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说白了就是想造反,瓜分大汉天下,说的那么好听,听起来还是对的。”
“《礼记·曲礼》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更明显,法家有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实际上就是要让人尊法,但刑不上大夫,是为了保皇?礼不下庶人是因为保皇?说白了,世家士人想犯了法,自己想办法最后躲过了最好,躲不过的话希望仁政保住自己,至于赦免其他民众,重要么?”
小主,
“两次大汉建立,开始都是穷困,然后国家发展,世家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慢慢兼并民众的土地,还有利用各种功劳获取了皇家的土地,皇家越来越缺乏资源,民众流离失所,世家越来越强,最后导致割据势力的产生,外族的强大,需要皇家的力量,而世家躲在国家的身后,摇旗呐喊,看着皇家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然后,黄天当立,或许对外族的仁慈,就是世家们所期望的,因为外族可以消耗皇家的实力,到一定程度,某个世家可以取而代之,所谓皇帝轮流做,明朝至我家,就是这些世家的期望。”
“而儒家一直提倡家国天下,家在国之前,世家最根本的就是家族强大,皇家却是皇权集中,这就是矛盾的根本,世家那么多代代总有人才出,而天子未必个个是明君,一旦权力易位,天子皇权空置,王朝就危在旦夕。”
“或许这些儒学本来没有偏袒世家士族,但是最终他们被世家士族利用……”
张绣没有争下去,因为已经没有辩驳的言语。
“一旦形成了,王朝迭替的死循环,每个朝代最多三百年,皇家就会为国家耗掉最后的鲜血,世家贵族也趁机崛起!”
张绣一愣,怀疑的问道:“有这么夸张么?”
“不,这并不恐怖,更恐怖的是,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草原一统,诸胡拧成一团南下,那才是汉人灭国亡种的时候!”
张绣虽然是武人,但自己师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想想也就能明白。
“如果真是这样,兄愿为弟做这挡箭牌,为大汉复苏挡在最前线!”张绣实际上没有多少城府,但是相信自己师傅童渊的目光,师傅曾经说过,自己这位师弟可为大汉擎天之柱。
“到时候,弟会有证明,以宽师兄的心!”
“好,一言为定!”张绣没有高兴,这路很长,突然间有种重担在肩的感觉,张绣本来就是随性之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