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圣地之二菩提伽耶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507 字 3个月前

1、大觉塔

又称大觉寺、大菩提寺、摩诃菩提僧伽耶(梵Mahābodhi -samghārāma )。即位于菩提树北之精舍。主体是一座下方上尖的佛塔,质地为硬质砂岩,塔高50米。底层是边长15米的方形,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上立一铜制螺旋圆顶。塔身第一层四角有四个小塔,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供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一座,法相庄严,光彩照人。散发出令人无法逼视的光芒。

其始建年代有二说,或谓二世纪,或谓四世纪。五世纪初,法显入天竺巡礼时此地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蓝,其时之住僧以持律精严着称。六世纪中叶,唯识大论师护法离开那烂陀寺后,一度栖隐于此,撰述《唯识三十颂》之释文。玄奘西游印度时,对此塔及塔附近之其他遗迹皆详加记载。另据《法苑珠林》卷二十九载,于唐贞观十九年(645),黄水县令王玄策曾至此,并于塔西立碑。现存之大塔系十二、三世纪间之缅甸国王所修造者,塔高五十二公尺,外观九层,内部实仅两层,四面刻有佛像佛龛,雕镂精致庄严。十三世纪时,因避回教徒之摧残,佛教徒遂将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没数百年,直至一八八一年始由英国考古学者康林罕(A. Cunningham)重新掘出,举世震惊,每年朝圣之佛教徒不计其数,然今主权仍归印度教徒所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塔内供奉了一座两米高的10世纪金身坐佛像。根据史书记载,玄奘等应该是来过这里,并且在这里学习并在寺庙参观取经,历经多年,终于将这个远在万里之遥的佛学典籍带到了华夏大地。

2、菩提树

这里就是那座大塔,它高高地矗立着,庄严而神圣。而在大塔的外侧接基台处,有一棵高达十二公尺的菩提树,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庇护着这片土地。传说中,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得到了道悟,成为了佛,因此深受佛教徒们的敬仰和崇拜。

然而,这棵菩提树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它的枝条曾多次被折断,被作为礼物送给了世界各地的佛寺,以表达对佛陀的敬意。这些枝条带着希望和祝福,被运往远方,希望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延续佛法的传承。

如今,这棵菩提树已经茁壮成长,高达约 100 英尺。传说中的阿育王深爱着佛教,每天都会来到菩提树下礼拜,祈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然而,他的夫人却心生嫉妒,认为阿育王没有将足够的关注放在她的身上。于是,她下令让人砍倒了这棵菩提树,试图引起阿育王的注意。

阿育王得知此事后非常伤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菩提树的信仰。他依然坚持诚恳地许愿礼拜,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上天。奇迹发生了,从原来的树根上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它们顽强地生长着,逐渐变成了一棵高大的大树。这棵树见证了阿育王的虔诚和执着,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历史意义、最古老的一棵树。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这棵菩提树依旧屹立不倒,它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佛教的力量和智慧。它不仅是一座自然的丰碑,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象征。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道年轮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站在菩提树下,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过去的智者对话,感受他们的教诲和启示。

菩提树的另外一个说法是,阿育王时代,他的女儿折下一段菩提树枝,带往斯里兰卡种植。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又从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圣菩提树上取的枝条插种而成移植回来,现在的这棵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是原树的枝条插种而成。

如今的菩提树,枝繁叶茂,根盘交错,绿荫密布,形成了巨大的伞盖,几乎能把摩诃菩提寺后半部遮掩不见。

菩提树在佛教徒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圣洁之地,它的树影下,佛祖释迦牟尼正式得道成佛,获得无上智慧。佛教徒常年聚集在这里念经、打坐,认为这里蕴含着无上的智慧,有机会在此念经或打坐可能得道成佛,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