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出兵

幸得闻松 贤愚先生 1165 字 1个月前

镇北军就是一个例子。

兵部尚书提出了一个主意:“不如征兵?朝廷拨款,专用于剿贼。”

昭阳自上位后,就马不停蹄地私下招兵,但成效甚微,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知道原因是什么,但都没胆量把话说出来。

直到兵部尚书提及此事,同在朝堂的南家亲信便在周围人的眼神暗示下,开了口。

“征兵可行,短时间内征兵,需花重金。”

兵部尚书十分疑惑:“这是为何?”

能到尚书高位的,绝不会是出身普通,靠军功升上来的军人。

说话的这位兵部尚书,只在军中混过三年,便被一路提携至兵部侍郎。

后,他又积极支持昭阳登帝,于是,在昭阳得权后,直接赐了他尚书之位。

他有一点儿军队经验,但因脱离军队已久,很多事情,还没有等级低一点儿,和底层打交道的官员知道得多。

这位亲信偷瞄了一眼南叙之,见他没有阻拦的意思,就放心地继续道:“因为百姓会优先选择联城。”

百姓参军,一为钱,二为将来,三才是为国。

为国的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他们自然会弃正统但腐败的朝廷,选择去联城搏一把。

为将来的人,有抱负,更会选择论功行赏,不看家世的联城。

可这两种人,不看钱。

是少数。

大部分百姓,是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昭阳招兵进程缓慢,是因为给得太少。

如果开国库,充军资,重金征兵,不出数月,军人就会充足起来。

为钱拼命的人太多。

为钱拼命的人不一定不想为国,也不一定没有抱负,只是身上重担太重,不得不苟延残喘,低头拿钱。

参与议事的官员大都阳春白雪,在高处待了太久,不知道百姓的心思,又或者,知道,也不在意,在听了亲信的话后,竟无不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