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同样很自信,他望着前方被一群人围着的一座座石碑,好奇地问道:“阿兄,那里就是熹平年间刻下的石经吗?”
“应该是了,不过现在那里人多,等过些时日安定下来,再来欣赏不迟……当年叔父就曾在雒阳游学,言说雒阳好多人啊!”
年轻士人继续说:“太学尚不在城中,还不知雒阳城是何等盛况……”
听到兄长这么说,少年再度憧憬起来。
此时,正有人从此经过,听到兄弟二人之间的谈话,好奇地看了过来。
那人比少年高一些,可身材瘦小,看起来很丑,却又丑得没有特色。
两人见了此人的相貌,却都颇有修养,见被盯着看,那位阿兄先拱手道:“敢问阁下,有何指教?”
阿弟也跟着拱手作揖。
来人见两人如此知礼,也不算失了礼数,回礼道:“在下王粲,字仲宣,见两位似是初来雒阳,却对考入太学胸有成竹,是以驻足。”
他话虽是对着阿兄说的,但却多看了阿弟几眼。
王粲本以为是陌路人,却不想对方听过他的名字——“原来竟是王君当面!在下诸葛瑾,字子瑜,此是舍弟诸葛亮,还未取字。家中叔父为山阳郡监察从事。”
山阳郡是王粲的家乡。
王粲倒不是太在意这个,他盯着年少的诸葛亮,问道:“汝小小年纪,是来考童子郎的?”
诸葛亮少而聪慧,他一早就看出对方驻足多半是为了他。
而今知道了对方的来历,坦然答道:“正是如此。”
“考童子郎向来严格,你就不担心考核不过?”王粲问道。
诸葛亮自信地摇头:“此非吾所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