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辞别信

高昌公主南孟卓带着一丝小小的满足感离开了戴谢的宅院,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御医随时关注戴先生的病情,眼下由于戴先生有病在身,机弩制造的事情即使再急也必须放一放,她也该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此时尚在病中的戴谢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打算今夜就离开高昌城,免得时间拖得太久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而且,从公主南孟卓的只言片语中,说明高昌对于国师以及大兴远征军的消息是十分敏感的,一旦高昌城外围的部队被发现,他们很可能会加强戒备,到时候自己再想安然无恙地混出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在临走之前,戴谢反反复复地思考了一下他走之后,高昌皇室尤其是公主南孟卓的可能会产生的反应,恐怕会对他这个大兴远征军统领仇恨有加吧,毕竟他亲自带给她和高昌国无限的希望,最后又亲自把这个希望给混灭了。

正所谓山水有相逢,他和南孟卓迟早还有再见面的一天,只不过到时候双方就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毫无一点私人的感情可言。但是从心理上来讲,戴谢不愿做一个利用女人来讨便宜的人,无论他出自什么样的目的。

短短两天的时间,尽管戴谢不想承认,但他的确对南孟卓这个善良而又聪慧的高昌公主产生了好感,他能够感觉到她对他的关切是发自内心的,只是他们的相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所以注定无法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有关于远征军对于高昌国的攻伐策略,此时在戴谢的心中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计划,南孟卓可以恨他戴谢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但她却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递者,能够很直接地把戴谢所要表达的意思呈送给高昌国主。

于是,戴谢最终还是决定在临走之前给南孟卓写一封信,在信中他十分坦诚地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表明大兴远征军收服整个西域的决心,是国师楚良才已经制定好的,根本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然,有关于远征军手中掌握着足以颠覆一切军队的先进武器一事,戴谢也毫无保留地在信中加以阐述,并且举例说明,不是乌哈汗国和吐蕃王朝的军队缺乏抵抗的勇气,而是凭借他们手中武器根本就无法同大兴远征军抗衡。

无论是作为乌哈汗国的大汗库勒格,还是吐蕃王朝的一代雄主朱隆德赞,最后均选择了以和平方式达成了与大兴王朝之间的从属关系,而国师楚良才也未曾食言,随后就在乌哈自治区和吐蕃自治区当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行动。

有了大兴王朝的先进技术,这些自治区必将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而整个华夏大地也必将在国师楚良才的手中,被整合为一个强大的多民族联合体,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进步,迎来一场人类的繁荣盛世,希望高昌国主能够以苍生为计,不要做无谓的抗争,待他整军在高昌之时,希望一切都可以以和平开始又以和平结束。

除此之外他也把机弩的全部制作工艺和安装工艺都留给了南孟卓,即使明知道这种机弩武器就算完整地制造出来,在强大的枪械武器和重型火炮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但至少它代表了冷兵器当中的最高水平,用作一般的防御或者狩猎还是相当有用的。

正式的问题交代清楚以后,戴谢的这份满含诚意的辞别信也算告一段落了,其实他很想另外跟南孟卓解释一下自己内心的苦衷,但却发现自己无论写什么都觉得苍白,况且这封信很大程度上会被转呈给高昌国主,那么有些话就不适合写在心里面了。

思来想去,戴谢最终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另外拿出一张纸,提笔写下:卿本佳人,许生死以契阔。余从行伍,肩重任以报国。有愧佳人错付,从此一别两宽。

没有落款,惟见字迹力透纸背。戴谢说不上来自己是什么心情,只是默默地将信纸折好,轻轻地放在床头最显眼的位置,而后便硬撑着尚且有些虚弱的身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短暂属于自己的豪门大宅,向着高昌城外疾速潜行而去……

戴谢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曾经光明正大地从城门口踏进这座神秘的高昌巨城,如今却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与这里告别,仿佛一场失落的逃离,心里没有一点胜利的喜悦,他兀自安慰自己,或许下一次自己以大兴远征军统领的身份再次回到这里时,或许自己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了吧,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在这种有得有失的过程中度过的嘛。

戴谢的逃离或许不会对高昌城内的普通百姓造成任何的影响,甚至曾经领着他走进高昌城的那位城卫长高泽满也在失去他的消息后便忘记了他这个生命的过客,但有些人注定因为他的离开而伤心难过,也有些人注定因为他的离开重新焕发追求美好的信心。

而戴谢通过这次对高昌城的深入探查,也终于领悟了如何和平突破高昌国,并且促使高昌皇室接受大兴王朝统治的办法。但惟有亲自在高昌城内进行过细致的探查,以及同高昌国不同阶层的人有过相对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个意想不到的爱情故事,只能说是戴谢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足以令他铭心刻骨的一次特殊经历。

或许他会把那个美丽的公主永远地记在心里,甚至连他最信任最尊敬的少爷楚良才他也不会让他知道这故事,但他不会忘记爱情曾经带给他的别样心动的感觉。

然而,这个故事并不会单纯地以戴谢的意志为转移,尽管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他想忘掉这一切,但他没有问过另一个人会不会同意。所以,他带着一身的落寞离开了,殊不知另一个人会因为他的离开而做出多么疯狂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