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工们都知道周家,谁家都在庄子上买过肥,对于周家的行事做派很有好感。
至少周家不像其他大户那样,从门缝里看人,从上到下对他们说话都笑吟吟的,有什么不知道的,也很耐心的一一回答。
要是别人,一句话还没说完,他们只怕就被撵出去了。
而且周家给钱也痛快,十日一结,伙食也好,短工只管中午一顿饭,但这一顿饭天天都是有肉的,每个人都能分到至少三块,很多地主管饭,都是几个馍馍一碗汤了事。
都是朴实的老百姓,既然吃好了也得了钱,就得好好干活。
那么大片的麦子地半个月的功夫,就全部割完了!
而这个时候,紧接着就要割稻子了,李氏带着周麦几个从家里赶来,想要割他们春日里种下的第一蔸秧苗。
周谷走不开,留在家里坐镇,老爷子也跟着一块来了。
一家人看着这金黄金黄的稻子,捧着稻穗,李氏惊喜道:“这稻穗上稻粒还挺多的啊,虽然很多空壳,但粒子也还是大。”
周麦道:“粒子数也不错,就是不饱满,没灌浆,这要是都灌上了浆,也不比家里的差多少了。”
周粟跟李来也各自捧了稻穗去数,这一块田里的稻子可都是他们自个亲手种下的,自家第一棵种哪他们现在都还记得。
周米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金黄一片,问周果:“这样的稻子一亩地大概能收多少?”
周果道:“好的能有两石五六斗甚至三石,差的两石左右,虽然跟村里的没法比,但是头一年能有这个收成,已经很不错了。”
“能收到三石?”几人都是一惊,三石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了,时下,肥力不够的人家,正常的地也很少能收三石。
周果道:“这三石是用去年在试验地里种下的那些稻子做的种,已经在这样的地上种过一年了,适应性比今年刚种的要强些,三石也不足为奇。”
带着他们去试验地,“今年我又新开了一块,这些地都是张老汉父子两在管,你们看,这边的是去年种了一年的,就比今年新开出来的那一片要长得好,估摸着一亩地能收三石五了。”
一家人都围上来看,三石五已经是高产了。
没成想这咸苦地上的试验地,只种了两年,就能产出来高产粮食了,怎么让人那么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