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消彼长

顽贼 夺鹿侯 2212 字 3个月前

狠狠缓了一会,才问道:“你,这些玩意你怎么弄来的?”

“这个是抄没走私商贾的,这个和这个,是扮匪吃了安塞富绅的,还有这……这个驼蹄是胥吏送的,但卑职所的人都不会做。”

刘承宗顿了一会儿才道:“你安塞所的人不会做,凭啥觉得狮子营的伙夫就会做了?”

狮子营的火兵,最拿手的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清炖马肉汤,再一个是驴肉火烧。

要不是跟着宁夏兵一起投奔过来的有贺虎臣的伙兵,刘承宗一直以为他们吃的是正宗保定驴肉火烧。

吃过贺虎臣伙兵做的,刘承宗才知道,原来他们一直吃的,都是陕北名吃河南驴肉火烧。

当然比起这帮伙兵带来正宗保定火烧相比,刘承宗更在意他们是保定人,将来有机会谒见崇祯皇帝,进了北直不迷路。

“做着玩呗,长官尝尝。”

这小子哐哐送来一大堆补品,刘承宗觉得这些东西是奔着让自己窜鼻血来的。

怎么说吧,他心里其实还挺复杂。

人都有本我、自我、超我,面对这种情况,他的超我在道德层面感到愧疚和羞耻,本我则因掌握权力沾沾自喜。

而他的自我,他的自我在分析,这些虎骨与补品,能帮到狮子营多少个骨折、创伤的士兵。

这些东西几乎在瞬息之间完成,刘承宗拍拍任权儿的肩膀,夸了他一句,随后对侍立营部院门口的护兵:“虎皮给我留着,其他的搬去辎重哨伤病营,让医匠酌情取用。”

说罢,他又转过脸对任权儿道:“这就让我想起来了,前天你过来忘跟你说了,回头让人给我送点红染料过来。”

任权儿一口应下。

那几天雨下得厉害,红旗鬃毛掉色了,抽空再给它染上。

等这些事办完,几个目瞪口呆的乡巴佬和任千户一起坐在营部院里,听刘承宗给宋守真下达要求。

“何以饥民、何以饥军、何以安民、何以养兵,这四个问题一环套一环,所以写的顺序也要如此。”

他边说,宋守真边记,任权儿、樊三郎还有韩家兄弟、钟豹都在边上排排坐,五脸蒙圈。

“饥民因何产生?生在朝廷没钱,钱花在藩王身上与官吏贪墨,为此横征暴敛,既不免税也不赈灾,故而百姓无力对抗旱灾,大量饥民出现。”

“饥军因何产生?民生凋敝无力纳粮,朝廷财力不济挪用军费,以至军兵无饷亦短军粮,长此以往军力大退。”

刘承宗说罢,看着宋守真道:“要让军民知道,是谁害得他们,是皇帝无情、朝廷无道、藩王无能、士绅无当。”

宋守真这辈子都没写过这样的东西,表情极为严肃地把刘承宗说出的要点统统记下。

这对他很困难,因为他正极力遏制自己走神畅想的想法。

他感受到道的力量,同时也因此如释重负。

他们这些人的出现,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而非他们天生反骨。

至少对宋守真来说,尽管他的文章还未写成,却已因此而放下内心对天下的愧疚感。

而对樊三郎、韩家兄弟来说,他们是这场军民灾难的亲历者,对这一切感同身受,事情发展的脉络却从未如此清晰。

任权儿对这些东西完全免疫。

旱灾、贪墨、藩王,都跟他没关系。

刘长官是第一个把他当人看待的人,知道他累了要休息、有伤口会疼、得病了要治。

活了十多年,他第一次知道自己也是个人,环顾这个世界,世上只有一个人把他当人看。

那这人是官是贼,是说话、是唱歌、是骂街还重要吗?

不重要。

任权儿站起来道:“刘长官说得对!”

刘承宗还以为他是感同身受,一脸严肃地拍拍他的肩膀重重点头。

他说:“看,这就是力量!让人感同身受的力量!”

宋守真深以为然。

等他记录完毕,刘承宗接着道:“养兵的问题我还没想好,但大致思路也是沿着这个走,不过何为安民很重要,这是解释,对军兵的解释。”

“不如如何安民,谁都知道如何安民,我们要说的是为何要安民,不单单是要让更多人活下去,更为对抗我们的敌人。”

“要让所有人明白,朝廷无力解决问题,流民会越来越多、脱伍官军会越来越多,气数将尽的达官贵人与朝廷鹰犬势必扼杀。”

“随此战长久延续,此消彼长,我辈必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