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宝岛渐成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429 字 1个月前

进入城门之后,秦刚这才真正地开始看到并赞叹岛上众人的努力成果,当中一条大道宽阔且整洁,两边的店铺林立,关键店里店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除了一些是与城外那些人一样赶来迎接秦刚的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便是日常就在这里交易生活的。

西门这里的店铺,一般都是与这码头上的货物经营息息相关的,有的是海商在此出样订货,有的是直接转做些岛内销售生意,还有的是直接借助这里的人气提供饮食生活服务的。其繁荣程度,竟然已经有点赶上了之前所见过的扬州、明州等地。

秦刚一路行去,不忘随意与路边的一些摊主、店家简单问一问他们的生意情况,对于流求岛状况的满意程度。众人皆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这里非常好,甚至还有的店主直接跑出来,说要给大小秦先生磕头谢恩。

一时间,让秦刚甚为感慨。

秦城是李峰最早设计规划的,主要体现的就是严谨,当然其中有一些过于苛刻的地方,在其之后规划汉城与唐城时注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不过,严谨也有严谨的好处,就是秦城里的秩序相当地井然,也带给这座城市管理的极大便利。从西门进来的东西大道,经过了配套港口的商贸区之后,便是位于城市中心的银行、商会会馆、大型客栈、酒馆饭店等等。

只是众人一路行来,道路虽然当初设计得比较宽阔,但是仍然经不起来往过多人群与车辆交织之后的拥挤。

宫十二稍稍有点尴尬地说道:“当初规划这条路,觉得留了六丈的宽度已经不窄,却不曾想还是不够。”

秦刚看了看,随口说道:“光是放阔道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道路管理要动动脑筋。我看这里的不畅,更多的原因却是大家随意行走,互相拥堵所至。不妨可以在全流求正式推行‘左行令’!”

“左行令?这是什么意思?”宫十二奇道。

“你看我们无论是骑马、上车,都是要从马或车的左边上去。所以车马靠左边更符合我们的习惯。所以这道路中应该划出一道分隔线,然后统一规定:所有的人、车、马都必须沿左半幅道路而行。这样一来,大家便会自然分流,彼此间就不太会有阻挡碰撞,道路上也就会变得顺畅了起来!”

宫十二一边听着,一边细细思量,顿时觉得这个法子听似简单,却是精妙无比,不禁大喜道:“属下立刻就会去琢磨出个条例……”

正说着,前面遇上一个十字路口,四面人群太多,竟然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顾大生便道:“属下带人前面去疏通一下。”

秦刚知道他所谓的疏通,无非就是喝止住其它方向的百姓行人不让动,单独安排自己这边通过,便立即叫止了他,而是叫过自己身边的护卫,轻声嘱咐了几句话后,便让他前去路口。

只见这个护卫拿着红绿两面小旗,站在了十字路口的中央,突然吹起了口中的短哨。

因为护卫穿着非常正式的制式军服,在路中间便非常地显眼,一下子便镇住了路口所有的行人,他们都停止了无谓的拥挤,而开始盯着他的举动。

这护卫先伸出红旗示意东西方向的人车马都不得行动,再用绿旗指挥南北方向的人与车马快速通过了一批后,便用哨音叫停他们,更换了红绿旗的方向,再示意此时东西方向人车马尽快通过。

虽然并没有人向大家解释这红绿旗的含义,但是每个人都迅速明白了这样的有序行走要比之前的那种混乱拥挤要快速并高效得多,路口也很快就恢复了通畅。

此时有点恍然大悟的宫十二,立即叫过之前在路口而对道路拥堵束手无策的一名乡兵,叫他上前去替换下秦刚的护卫,然后就用这个法子,继续维护这里的交通。

“城市人口增加之后,管理一定要跟上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秦刚走在前面,对身边的众人说道。

“时城中拥堵,帝曰:‘易也,道路中分皆左行!路口交替通过。’此后数十年间,人口增加十数倍,道路虽未拓却不复堵也!——摘自《大时代·交通篇》”

小主,

这是一百年后流传甚广的《大时代》上面的一段话,这本书上记载了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诸多法律制度、创造发明甚至是尖端科技的诞生之源,书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披露了许多未解之谜以及更神奇的传说故事,当时的许多人相信,书中所提到的“帝”,便是当时的华夏帝国的开朝元首秦刚,而该书的作者署名宫心,非常神秘。

有人说宫心便是当时的总理衙门总理,大贤宫十二,只是一直得不到其亲口承认而已。

回到此时,经过了秦城市中心,秦刚便在一路之上,看到了秦观来到流求执政之后所出现的那些充满睿智与仁义的闪光点。

因为秦城的城衙机构都会集中在东城,就在前往大这条大道上,每隔两个路口,便会立有一块告示牌,凡是城衙发布的公告、政令都会张贴于此处。关键点在于:

秦观虽然是这流求岛上最有学识之人,却一再嘱咐宫十二他们,要把政令与布告的内容写得极其通俗、简洁,要让普通的老百姓一听就懂。

而且还规定,所有布告贴出去的前三天,一定要安排有人站在旁边,遇到不识字的百姓,就要念给他们听,“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则小人虽有诋欺之言,不能以疑众矣!”

李峰与宫十二是按照他们印象中的州衙标准,在此处修建了众多的房舍,不过秦观来了后,觉得目前用不着的房屋可以暂时封存甚至出租出去,节省下来了大量的管理费用。

根据当下秦城的人口结构与实际情况,秦刚只设立了最基本的户房、刑房与工房等少量机构,从陆续来到流求的一些士子、学生中招募优选了十几人负责便足矣。

而有一部分相对较为宽敞明亮的房舍,把则它们设成了城里的学堂,接收百姓中的孩子以极其优惠的学费吸引他们前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