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庞大的战争潜力不假,但想将这些潜力全部兑现却没有那么简单。】
【摆在协约国面前都第一个问题就是运力。】
【此前的跨大西洋运输都是靠的英国商船,“无限制潜艇战”的开打更是让情况捉襟见肘。】
【因此,即使美国的援助力度加大了,协约国能接受到的物资吨位还是有一个上限的。】
“置身事外的时候,美国孤悬海外就是它最大的优势,现在参与进战争了,孤悬海外就成了美国最大的劣势。”
“是啊,尤其是曾经一直都孤悬海外,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商船不足,战舰也是不足。”
“美国该怎么参与进这场战争呢,这宣战了跟没宣战好像也没啥区别啊。”
“是啊,士兵都派不过去。”
将领们议论纷纷。
“德国要是能在美国真正深度参战之前征服那个法国,情况倒是能好很多,但那美国好像也有能力推回去啊。”
“是啊,而且德国要是真的能征服法国的话,战争也不至于打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分出胜负。”
“现在德国搞了那个无限制潜艇战,协约国的物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倒是自己没法从美国购买物资了,甚至还让美国成为了自己的敌人……”
“逼得美国参战,真的就是德国走的一步烂棋。”
【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怎么办?】
【美国在参战之后就动员了五十万部队,最终这个数字飙升至473万。】
“四百七十万大军,几乎就能算是五百万大军了……”
“是啊,这么多人,就为了支援协约国,那欧洲的战场上都打到了什么程度啊……”
“不过动员出来了这么多的军队,那美国国内不会有什么影响吗?”
“这都已经是穷兵黩武了吧。”
古人们虽然知道,以美国生产出来的物资数量来看,五百万大军对于美国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但总感觉这个数字算是穷兵黩武。
这也算是一种惯性思维了。
【什么概念?】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载客量也只有两千多人。】
【想把这四百万美军运到法国前线,至少需要上百艘泰坦尼克号,不休不眠地跑上一年的时间,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最终在权衡之下,协约国做出决定,以物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