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青州府同知张彦上的奏疏经由驿站到了南京,送入通政使司分拣。
照理说同知这种品级官员上的奏疏优先级不会很高。
可这封奏疏却是有些特殊,因为打了加急的标志。
一般这种加急的奏疏都很重要。要么事涉军情,要么和灾荒有关。
通政使司连忙将其列为最紧要的一档,也顾不得这份奏疏为何是副官上的而不是正官了。
通政使司只负责奏疏的分拣,之后会命人送入宫中。
接下来就是内阁的活儿了。
内阁诸位大学士们会大致把呈递来的奏疏阅览一遍,给出票拟意见。之后这些奏疏又会转送至司礼监。
司礼监太监也会看一遍奏疏,挑出那些重要的呈递御前,至于那些普通的则自己给出批红。
数千份奏疏要是每一份都要皇帝亲自批阅,那就是累死也批不完。
在看到一份来自山东青州府的奏疏时掌印太监刘传宗皱起眉头。
这个同知张彦竟然弹劾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青州府知府吴连登。
这胆子可不是一般大啊!
更为重要的是这奏疏中提到吴知府不经分辨便将所有灾民全部安置在一个小镇,并且不派任何人监视。
刘传宗身为东厂头子,对这种事还是很敏感的。
他隐隐觉得吴知府的行为十分大意,甚至有可能酿成大祸。
不行,这份奏疏咱家要亲自递到陛下那里!
思定之后刘传宗立刻拿起奏疏风风火火的朝乾清宫赶去。
在路上他也仔细分析了陛下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做。
按照陛下的性格肯定不会放任这种隐患,一定会派人前去筛查。
但这种事情又不能做在明面上,肯定只能派人暗中调查。
自打内厂设立以来风头一直稳稳盖过东厂。
甚至就连东厂和锦衣卫联手也压制不了内厂。
这让刘传宗感到十分不爽。
内厂的厂公韩赞周不过是个前南京守备太监,是先帝面前都不得宠的。
而他刘传宗可是当今天子的心腹,今上还备位东宫时就跟在身边的老人。
按照常理来说天子理当重用刘传宗,韩赞周只配给他提鞋。
可事实却是二人平分秋色,甚至在侦缉一事上内厂还稳稳的盖过东厂一头。
刘传宗自然不敢怪罪天子。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