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才的夫人手里还拎着一方大肉,一条淮河鲤鱼和几样时下的蔬菜。
陈正南连忙走过去,接过他们手中的东西说道:“叔叔婶婶,真是有劳你们了,多谢你们为我费心。”
蔡秀才道:“不过是随手为你买了几样手边要用的东西,添置了一身衣裳。虽说这里离李老家不甚太远,可是我们以后想见面也不甚是方便,所以为你提前置办这些,以后还需要什么,我自然会替你购置了,托人送去。”
几个人说着话,杨氏就带了雯雨去厨房里烧饭。
雯雨见陈正南从牢里出来了,心里自然是喜得不得了,可是这转眼间,他又要离开自己家去十几里外的李老家,因而在厨房里干活的时候,心神不安,不时失手掉了东西,打了碗,怪得她母亲不停地责骂。
吃饭时,蔡秀才与陈正南一边开心地喝酒,一边说到了养鸭场。
陈正南这才知道,原来从淮河岸边往南,由于水多河多,湖泊多,养鸭子养鹅极为方便,所以这里的人就特别爱吃鸭子,也特别会养鸭子。
在这里,一只鸭子往往会有十几种的吃法,因而也就有许多人以鸭子为生,他们有专门收鸭蛋的,有腌制了咸鸭蛋往外地贩卖的,也有专门培育幼鸭的,养鸭的又分养肉鸭和养蛋鸭的,更有许多人收鸭子,杀了鸭子腌制做成腊鸭售卖,更有许多人把这淮河两岸的鸭子销往安庆府、金陵城等大城市里做成盐水鸭、卤鸭、糟鸭、烤鸭,在金陵等许多地方鸭子简直成了人们的最爱,可以说无鸭不成席。
这天的黄昏里,陈正南带了帽子,低着头走到正阳城街上,买了两坛酒,各样的糕点买了两份。最后他把这些礼品分成两份,一份留着带回去送给蔡秀才家,一份送到了百家福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客栈里,伙计正要上门板,王老板出去应酬了,陈正南便一再求那伙计替自己表明对王老板的谢意,留下了礼品,这才回到蔡秀才家中。
杨氏看见陈正南送他们礼品,连声地怪他不该乱花钱,晚上吃饭时不住地给陈正南夹菜,神情间也有些不舍。
蔡秀才却不提谢字,与陈正南喝着酒,大谈正阳城的名声:“我们这正阳的确是个好地方,位置也好,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上通沿淮重镇三河尖,下达淮河重镇蚌埠,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素有“七十二道(水)归正阳”之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也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水上交通之咽喉,成为扼控江淮,兵锋南北的咽喉,所以盛名之下,人们都把这里称为“正阳关”。
陈正南只是安静地听。
饭后,蔡秀才又说:“小何,你我到外面走走吧。”
昏暗中,两人出了蔡家院子,穿过菜地间的小路,往淮河边走去。
淮河边上漆黑一片,河水的波光在微微的月光映射下,闪烁着淡淡的银辉。远处,渔人船上的灯火若隐若现,黑暗中传来他们低低的往来应答声。
蔡秀才和陈正南漫步在淮河边,陈正南见蔡秀才没有说话,自己心头也有些纷乱,一时间也就沉默不语。
两人走了一会,蔡秀才说道:“小何,你人品善良我是知道的,可是我知道,直到现在,你仍然没有和我说实话,对不对?”
听了这话,陈正南一时无语。
蔡秀才又说道:“我知道你一定是向我隐瞒了什么,你不想告诉我你的实情,那也是有你的难处。人生在世,谁都有自己不容易的地方,这我也能体谅。”
听到这句话,陈正南只得说:“对不起了,蔡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