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字不是名?”名字名字,自然是名和字分开的,朱祁钰之前以为是杨信民给黄萧养换了名,听于谦这么一说怎么又成字了。
“无妨。那黄养正所领水师与官军原本有隙,不是三两日就能平息的,不要让将原本的官军与黄萧……黄养正所率军队混在一起。就算要混,也要注意平衡各方关系,不要激起两方矛盾,若是再次逼反了黄养正就不美了。”曾经两方的死对头,哪里说打散混在一起就能消除隔阂的。
“臣……遵旨,陛下英明。”于谦心悦诚服。
“众卿听说过藤甲吗?”被朱祁钰突然这么一问,众人都一脸茫然。
“臣未曾听过。”藤甲是什么?藤条也能做盔甲?
王直听了直翻白眼,正要跳出来打断朱祁钰的胡言乱语时就被朱祁钰后面的话给惊呆了。
“不是有传说诸葛孔明在西南以大火烧毁了孟获那刀枪不入的藤甲大军,七擒孟获从而奠定了西蜀对南疆的统治吗?”
什么玩意儿!
也不知道咱们这位皇帝从哪里看到的地下作坊出品的愚民野刊,居然就敢这么胡诌诸葛武侯。
“回禀陛下,敢问这藤甲是如何制作而成?”身为兵部尚书,对皇帝胡诌的什么野史没兴趣,但是藤甲是个什么这有必要了解一下。如果藤条可以制作成甲胄那是不是又可以降低大明朝的武器制作成本了?
“哦哦,制作方法我也只是记了个大概。好像是取深山老藤编织成甲,然后用桐油浸泡数载,然后取出风干又或者曝晒数日,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数次后刀劈剑刺不入则可谓之甲胄了。”
“哦,竟有如此奇效,臣请旨愿意一试。”于谦表示感兴趣。
“大司马,如此一套盔甲需要桐油反复浸泡数载,费功费钱,并不值当呀!”工部尚书高谷提出反对意见。
“大司空所言甚是,只是如此一试可以知己知彼,如果旁人以藤制甲朝廷可知应对之法。二来,藤条制甲总是轻过铁甲,我官军背负轻了战力方能长久。”于谦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妨,试试便试试好了。”朱祁钰虽然也不信用藤条能够制成盔甲妨住刀枪,但作为皇帝应该对不解的事务有个求知求实的心态,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动作良性发展嘛!
就藤条的物质性质摆在这里,再怎么用油浸泡也改变不了多少密度。人家砧板是用热油淋几遍能增加使用寿命,可砧板选用的也是铁木!铁木密度高,跟藤条就不是一个量级的玩意儿。
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会传出诸葛亮火烧藤甲军这种段子,但是不尝试一下岂不是无法证明其真伪,那就试试呗!
“好快呀,广东叛乱平了都快一年了。”朱祁钰突然又发出了感叹。
“是,全赖陛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于谦难得拍了下马屁。
“都是朝廷上下一心才能顺利平定广东叛乱,然后定广西、震云贵。”利用黄养正投降的叛军打头阵,或是以三寸不烂之舌现身所法或是不惧生死的攻城拔寨,配合上锦衣卫、太医院的支持,西南这才在短短半年里平定下来。
至于为什么瘟疫会那么迅速又那么精准的在不服王化的土人部族里流传,那就要问上天了,没准是他们不服王化的行为惹恼了他们自己的神吧!
“既然朝廷收了西南诸部,就要一视同仁。明年不是要开科考吗?礼部、吏部。”
“臣在。”
“老臣在。”
王直和胡濙应身站了出来。
“在西南诸部加大开设医馆,并开设学馆教习文字。但有土人愿为官的,经科考后一并参与选官。”
大明朝是天朝上国,对待异族一向轻视,哪怕是归化已久的西南诸部族也是一样。景泰朝要对土人一视同仁准许参与选官,虽然不知道是好是坏但也是震惊到了殿里众人。
敢这么开放的皇帝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忧独怆然而涕下……哦哦,错了错了,串了串了。
好吧,皇帝有这个想法先应下来再说,谁知道过几年会是什么情况呢?只怕开了学馆那些土人也没人能通过科举,否则岂不成大明朝文人的笑话了。
不管怀着怎样的心思,胡濙、王直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兵部负责自土人中选拔精壮进入官军,专以操练山林湿地行军作战。”
“臣遵……啥?!选西南各族土人入伍从军?还专练山林湿地征战?臣不敢奉旨,这岂不是为敌练军,以军器资敌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