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皇帝背后的那个人

如果说有人对大明景泰皇帝的人品有怀疑的,经过这一次再没有怀疑了。能够说得出“如果没有找到人,就早点把人带过来”这种鬼话的有多心黑就不言而喻了。

可想而知,胡濙任职之后会立刻大张旗鼓的搜寻忽必烈一系后裔,至于找不找得到,又或者年龄、相貌是否相宜的……呵呵,那一定是能找到又年轻漂亮又血统纯正的忽必烈后裔贵女的。

哪怕是这位妙龄女子操着纯正的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唱着江南小调,也一定是再纯再正不过的忽必烈后裔。

如果有谁提存在质疑,虽然胡濙是文臣可却是大明朝半数精锐军队的控制人,北疆总督这个名号就无比霸气。只要胡濙不造反,整个北疆毫无疑问将得到大明全国的经济供养横扫一切阻眼的玩意儿。

至于谁碍眼,谁提异议谁就碍眼,不满意可以去找景泰皇帝告状呀!看看皇帝是信我还是信你——个死鞑靼贼!

见识过朱祁钰手段的孙太后彻底没了脾气,连最后一丝怨气也消掉了。起身时吩咐李永昌近前搀扶时李永昌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这段时间实在是憋屈,太后拿自己当叛徒,而皇帝又知道自己并不是忠心向着景泰朝廷的,偏偏还身居司礼监第一把交椅,这种心理实在是让人煎熬。

“太后,祁钰有意移于他处宴请诸位叔父,便由大兄陪太后说些体己话。”朱祁钰表示要把场地腾出来给孙太后和朱祁镇两母子好好聊聊,朱祁镇也满怀期待。

“不用了,人我看到了,很好。陛下远胜你大兄百倍,祖宗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了。”说罢,孙太后站起来转身头也不回的在李永昌的搀扶下走了,末了扔下一句轻飘飘的话:“燕王好生安亨这盛世太平吧,莫要生了别的心思,再误了自己性命。”

嘶……嫂夫人好眼力劲。朱瞻埈等人在下面不得不佩服孙太后的见识与果断,难怪是能干翻胡皇后的主,不仅有眼色还能屈能伸,而且这一伸一屈之间居然毫无讳和感。

就这种能屈能伸的劲头,当年身为艳妃时皇兄一定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这才早早掏空了身子骨跟先皇一样正值壮年便去见了太祖他老人家吧?!

对于朱瞻埈等人那污秽的眼神里到底带着何种问候言语孙太后不知道,但是对于朱祁钰的这番操作众人可都不得不佩服。既然佩服就是要服从的。

只是按这样安排下大家都没了称帝登极的法律依据,心中难免有些不忿。虽然之前也没什么太大可能,但至少还有一线希望。万一朱祁钰又和他那二杆子哥哥一样犯了浑呢?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唐玄宗不就是曾经睿智无比的一代君王吗?到了老年时捅的篓子差不多就把自己前半生的光芒全给压了下去。

朱祁钰拔刀自宫般的操作让这个时代的王公大臣们一时犯了糊涂,但不影响对朱祁钰这种精神的赞扬,一个无比公正无私、睿智且心胸宽广的皇帝形象将从这一刻起被无限放大,直至光茫照耀整个天下。

觉得无趣的朱瞻墡最先喊着要回藩地的,在礼部以极度高效的速度完成了祷天告地祭祖宗的流程,景泰皇帝朱祁钰领着大家行盟誓仪式完后就再三请回封地。留在北京城干嘛,看他朱祁钰作秀吗?

赵王朱瞻塙还好点,在朱祁钰登基不久下达诏书“许诸人直言无隐”时几乎是第一时间上奏请求朝廷允准他“领军舍死捕贼迎回”当时为太上皇帝的朱祁镇,获得了朱祁钰的特别优待。

特别是隆重向朱祁镇介绍了赵王的“英勇事迹”后让这叔侄两人保持友好联系的那个样子让人看着直掉鸡皮。

呸!什么领军舍死捕贼,要脸吗?大明朝自永乐以来哪有藩王领军的?朱瞻墡心里暗骂不止,这朱瞻塙当时不是想借着由头起兵作乱就是喊两声口号刷下存在感而已。要说他真的愿意领军抵抗外贼,就算是练啥子法圈圈大法用脚指头想问题也绝对不会有人相信这种鬼话的。

说起来朱祁钰也真是会邀买人心,只是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就搞到无论官吏百姓踊跃上奏言事,当时怎么就没想到这小子如此能耐。悔不当初,否则也跟着朱瞻塙那个怂货上书表表对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才是。

对于朱祁钰顺利掌握朝堂、掌控天下的局势越发不满,对朱祁钰的恨意就越发浓厚。偏偏朱祁钰如今成了他朱瞻墡恨到死又干不掉的顶层存在。再加上自己的襄王金印这会还捏在朱祁钰手上,只要自己稍加异动随时都有住庙宇的机会轮下来。既然惹不起,朱瞻墡决定躲,躲到远远的,这辈子再也不要相见。

对于朱瞻墡带头闹着要回藩地的小情绪朱祁钰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并决定由礼部、户部、兵部一起商议着安排,尽快准备好给各宗室的回礼一并送宗亲返回藩地,一面又挽留宗亲们一定要在参观了大明新军之后一起吃完十五元宵再回藩地。

按朱祁钰的说法,山高路远,各位宗藩将来也不是年年都能来北京叙旧,这一次一定要多待点时间才行。何况工部、兵部一起打造了一支崭新的京师护卫军队,之后将会把装备推行到全国所有官军体系,一定要让宗室们亲眼见过大明官军的武威之师、仁义之师,这样才能安心在藩地当个寓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