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都知道明经科好考,但是明经科上来的官员总让人觉得差人一等似的,更重要的是大明朝就没有明经科这么一说。
皇爷这话说的莫不是要在大明朝开明经科,这可是个大事件呐!
“不,不不不。”朱祁钰摇着头给否认了。
哦哦,皇爷没有打算在大明现有的科举制度外再弄一个出来。
“不是明经科那种,就像是现在民间的一些学堂,传授工、农、商技艺的学堂,只要念过书识字的就能去学,学成了就可以当......当不了官也可以做个吏员的。”朱祁钰想讲解后世的专科学校培养年轻人的那一套。
特别是中专、职校,没有经过正统的高中知识,但是年纪轻轻就能系统的掌握一门技术。虽然对这一门技术的理解不会很深很精,但是勉强做个基层干部还是够了,实在不行至少可以做个技术工人那种,能够解决人口快速增长下的社会需求。
至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嘛...总归要吃饱饭才能说其他的。不是有种说,人饿着的时候思想最简单——只想吃的。但人一旦吃饱之后就会有了其他心思,吃的要更精细些、穿得要更华丽些,别人家的女子怎么那么瘦还能那么有肉......好吧,反正要想应对大明扩张的需要就是要大量的增加人口,而随着人口的增长要想维护社会稳定就少不了工、商业的发展。要想维护平衡,就要保证各行各业都能跟得上眼下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失衡的状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惜,朱祁钰想通这个问题时有些晚了,只能看着地图叹气了。
“可是爷爷......”
“换个称呼。”对于汪直的称呼朱祁钰总感觉有些掉鸡皮。
“是,皇爷。”汪直吓了一个哆嗦。
之前皇爷表达过对于被称为“爷爷”的不满,自己今天居然连续几次又叫错了。幸好是景泰皇爷,换一个皇爷只怕自己肩膀上已经不扛脑袋了。
虽然不理解皇爷为什么对近侍表达亲近的称呼这么敏感,汪直还是乖乖改了口“皇爷,您刚才说的那个不是在景泰二年就已经开始在做了吗,这可都有十几个年头了。各地衙门办别的差使不敢说,这教化子民的事情上可没人敢马虎的。”
“这是传统意义的教化子民吗?”朱祁钰对于这种说法不以为意。“严格来说应该是景泰三年甚至景泰五年才开始在大明开始推行,而各地衙门能够真正执行好的也就是两江、两广还像个样子。”
两江有繁荣的商业为基础,对于工、商业的需求特别强,愿意来这种不伦不类的官办学堂求学混个差使的人还多一些。反观中原地区甚至中、西部地区就更为保守。家里有点余财的更愿意送上束修礼交给私孰先生教授走科举才是正经出路。只有眼皮子短到只顾得上眼前的穷人家孩子才会交到封闭式的学馆中谋前程,说是谋前程也不过是求着学徒出师后能到哪个铺子、坊间谋个活计养活自己而已,哪有几个真指望靠批量授徒出来个什么好差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