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前前后后共赏赐出了公侯伯六十多个的爵位,仅仅是淮西一系,朝廷下旨在凤阳建造的宅邸就有三十多座。
除了还在任的,有许多如今已经是空有一个名头了。
朱雄英看向身侧的汤和:“不知汤爷爷过得如何?皇爷爷很是挂念啊。”
“陛下能够记得我等老臣人家,便已经是朝廷恩典了,是我等的殊荣,我等人家都是与陛下同出淮西,这些年各家老人都不中用了,但是小一辈的还是没有忘本的,都是勤练武艺。一个个在地方讲武堂用功,但凡朝廷有需要,小辈的二郎们,自会如同父辈一样,为大明、为陛下、为朝廷领兵出征,上阵杀敌!就算是马革裹尸,我等人家也是甘之如饴啊!”
汤和语气坚定,这话他不是为了自己后人,而是为了这些留在中都已经去世了兄弟们。
当初他们没有得到功成名就,其后人总要出头的,总在中都难免会和皇家疏远了。
有了汤和的话,周围的淮西勋贵人家也是纷纷开口附和,但凡是国家有张,那么淮西勋贵必然是倾尽全力的,将家族中的子弟送入军中为国效力!
这就是大明的底气!
不论是大明如何变动,无论是皇家如何改革,只要这群淮西勋贵还依旧是忠心和支持,大明王朝就有底气!
虽然改革也动了这群人的利益,但是远洋贸易早就把那个这部分利益给补齐,甚至远超了!
朝廷虽然对勋贵看管的很严,这些年也处死了一些,但是对淮西一系的照顾也是从未断绝的。
每到赏赐和永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淮西一系的老臣。
再加上各地的讲武堂,以及皇家武学院,几年下来淮西一系的几乎都将自己儿郎送入了讲武堂学习。
与国同休,既是皇家的底气,也是这些淮西勋贵的保障!
只要子嗣不断绝,大明还是朱家的,那他们的富贵就少不了!
其中的利益交织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咱家起于淮西,皇爷爷昔年的诸位鼎力辅佐,从此地开始南征北战,各家不知道死了多少儿郎。开国之初,天下即定,皇爷爷也是根据昔年的功绩,赏赐了爵位,次乃是我朝盛举。如今朝廷亦是征战四方,正是用人之际,咱淮西子弟,当不忘父辈之志,苦练武艺,熟读兵法,卫家国安宁,守父辈荣耀,与国同休!”
朱雄英来到中都说是祭祖,但是同时也是要安这些勋贵的心!
有了朱雄英今日这番话,这些淮西勋贵日后也会安心。
毕竟朱雄英是代表父亲,代表老爷子说出的这番话!
此话可保他们继续享受如今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