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琛听到长孙稚的名字嘴唇哆嗦了一下,继而略微怒道:“我不想再听到他的名字,他能平定陈双炽叛乱,无非是陛下给他派个薛修义做副将而已,那薛修义和陈双炽的手下薛悉公是老乡,这才劝降了陈双炽。在此之前,我和他共事不止一回,哪次不是他兵败我去援助他,哪次不是我为他的上级,可现在他侥幸收降陈双炽恢复爵位,而我却因病没有功成而屈居为下,让我如何能舍下脸相求于他?不行,绝不可行。”
副将道:“都督,长孙都督如今刚刚平复晋州,就在汾州的边界,如果他就此回朝,我们汾州胡人和蜀人的大乱未平,必然勾结晋州残余势力,会令我们更难应对,不如以晋州叛军余党进入我们防区的理由,向朝廷申请调长孙都督一同来汾州平叛,到时候平叛成功,我们至少可以以联合胜利的角度回京复命,总比单独收尾要强上百倍。”
元琛眼睛亮了一下又暗淡道:“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情不是这个情,我与长孙稚一直貌合神离,且多有猜忌埋怨,他能愿意蹚我这边的浑水么?而且人家现在是全胜,春风得意,一旦在我这边碰到麻烦,岂不是得不偿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人之常情,我和他现在算是平级,求他、命他都不合适,他也根本不会应召而来的。”
众将一听都无话可说了。长孙一家也是拓跋皇族的一支,拓跋珪建国后,把拓跋嵩这支赐姓长孙,所以他和元琛出身一样都算皇族,只是远近而已。数年前,元琛和长孙稚从寿春一带就开始打交道,元琛一直处于监军或者上级地位,但却一直是拖油瓶的角色,只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不过他也知道,长孙稚对他多有微词,直接上书到太后那就有几次。
正这时,有中军来报:“启禀都督,平东将军长孙稚都督携带长子长孙子彦过营探病。”
什么?长孙稚来了?真应一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他来干什么?看自己的笑话么?元琛来不及细想,赶忙搭了一句有请,然后勉强想站起来迎接。时间不大,长孙稚父子已经迈步进来。这位长孙稚也挺有意思,原名冀归,被孝文帝赐名秩,他多年领兵在外,常常携带儿子们历练,这点和元渊差不多,也因此生出不少闲话,甚至被朝廷怀疑过,说他有二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见长孙稚爷俩风尘仆仆,尤其儿子带着伤,元琛一下子不知所措又百感交集,忙扶着帅案拱手道:“长孙兄大驾光临,小弟有病在身,未曾远迎望乞恕罪。子彦贤侄手臂怎么了?受了箭伤还是刀伤?”长孙子彦手臂正挂着吊带,受伤就在不久前,平定晋州反叛时,被流矢所伤,当时急迫,隐见有毒,于是割肉刮骨,流血数升,而子彦言笑自若,一时美谈。
长孙稚道:“犬子在晋汾边界,不小心被蜀兵毒箭所伤,已经不碍事儿了。倒是卫将军你,听说自从来到汾州便染疾在身,导致战事不利,我军营转战至此,特来看望。”
大概是有病在身,元琛也显得格外客气了,道:“惭愧惭愧,小弟来到汾州寸功未立,反倒是长孙兄忙完自己的事儿,竟来帮我助威,还连带着贤侄受伤,小弟着实不忍心,快,请坐,来人献茶,贤侄有伤,也落座,到叔叔这儿来,千万别客气。”
长孙稚道:“卫将军你也别客气,你有病在身快坐下休息。你我虽然磕磕绊绊多年,却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可谓相互了解颇深,所以愚兄对卫将军的病情也算略知一二,定州兵败后,你我连坐罢官,无论是声誉上还是战绩上都蒙受风尘,故此你一病不起。愚兄我侥幸一些,劝降陈双炽挽回了一些薄面。不过,我们两兄弟毕竟还是同病相怜,此次的战场说到底还是一处,你这边未全境安宁,我那边也不算大功告成,所以我打算继续挥师北上,策应卫将军彻底剿灭胡蜀余孽,希望卫将军你在康复的同时,我们一起凯旋回朝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