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翠谷村的每一个角落。
王大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身,简单洗漱后,便来到了编织厂。
此时,编织厂内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外村来学习编织技术的学员们在翠谷村技术骨干的指导下,正专注地练习着编织技巧。
“王支书,您来得真早!”
小李看到王大山,笑着打招呼。
王大山点点头,目光在车间里扫视了一圈,问道:“小李,这些学员们学得怎么样了?”
小李挠挠头说:“大部分人学得还不错,基本的编织手法都掌握了,就是还有个别几个,进步稍微慢一些。不过,大家的积极性都挺高的。”
正说着,老张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王支书,这些外村的娃子们都挺有悟性的,学东西快。再练个几天,估计就能独立上手做一些简单的活儿了。”
王大山笑着说:“那就好,咱们可不能藏着掖着,一定要把真本事都教给他们。只有大家一起把编织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带动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这时,一个外村的学员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王支书,我叫刘二,我这编出来的竹篮,总是不太规整,您帮我看看是咋回事儿?”
王大山接过竹篮,仔细查看了一番,说:“刘二啊,你看,这里的竹条间距不均匀,所以编出来就不规整。编织的时候,手要稳,力度要均匀,心里得有个数。来,我给你示范一下。”
说着,王大山拿起竹条,熟练地编织起来,一边编一边讲解要领。
刘二在一旁认真地看着,不时点头,眼中满是敬佩:“王支书,您这手艺可真是绝了!我一定好好学。”
就在王大山指导刘二的时候,李华的车开进了编织厂。
李华一下车,就笑着朝王大山走来:“王支书,又在忙呢!”
王大山迎上去,和李华握手:“李老板,你来了。快请进,看看我们这新一批的编织品。”
两人走进仓库,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编织品,竹篮、竹筐、竹篓…… 琳琅满目。
李华拿起一个竹篮,仔细端详着:“王支书,你们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了。这次我来,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
王大山好奇地问:“哦?什么好消息?”
李华兴奋地说:“我联系了几个外贸公司的朋友,他们对咱们的编织品很感兴趣。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咱们的产品很快就能出口到国外了!”
王大山听了,又惊又喜:“真的吗?李老板,这可太好了!不过,出口的话,对产品质量和包装的要求肯定更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