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世三生——相逢还是再遇,此刻都是痛彻心扉

命格师 骑马依断桥 3326 字 3天前

“禀陛下,蛮王同意了。”

“同意就好。”

以二十万大军和皇后的命,来换大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新皇觉得这很值,毕竟北方有什么,不过是风雪漫天,人烟寂寥,哪里有这烟雨江南来的舒服。

“江南女子多情,不知是何滋味,对了,陈家的姑娘号称天下绝色,不知比起皇后如何?”

——

“姑娘,前方就是蛮寇重镇——崇侯关,要上去吗?”

少女还未答话,一旁长衫打扮的俊秀书生先是拱手劝道:

“崇侯关与蛮都距离不过几百里,在其眼下行事,实在太危险,姑娘,我们不如去辽岛,那里靠海,又有诸多岛屿,高丽、罗刹、佛郎机等各地客商都汇聚于此,鱼龙混杂,咱们更容易扎根。”

“不,我们不去崇侯关,也不去辽岛,我们去这儿。”

顺着少女指向的方向,书生眉头微蹙,沉声道:

“镇北城早已城破,不是空城也被占据,在此行商打探,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非常之事自行非常之理。”

少女淡淡一笑,眸中闪烁着道道亮光,

“镇北城是昔年抵抗蛮寇的重地,开国以来,不知多少儿郎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它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个家,是所有北地百姓的家,我们若重建它,无异于在蛮寇心上插了一把刀。”

“可,蛮寇不会坐视不管,我们这些人……”

“我们这些人自然不够,但我们有帮手。”

“帮手?”

书生不明白,早已是座废城的镇北城哪里会有帮手,便是有,也不可能在蛮寇眼皮底下发展起来,可看到那高大雄伟的城墙和来来往往的客商,书生有些发懵,在看到城头没有守军,只有一个金甲少年后,他更加觉得匪夷所思。

然而最让他诧异的是,从未对任何男子假以辞色的少女,看到少年后竟是满眼喜色,不顾风雪,不顾劳累,不顾一切的迎了上去。

“你……还好吗?”

少女曾无数次幻想过再遇时的情景,也不止一次的设想他们会有怎样的对白,无数的腹稿在此刻只剩下了一句简单的问候。

少年没有回答,只是怔怔的看着少女,可少女知道,他不是在看她,而是看的南方。

酸楚,忽得涌上心头,自父亲领军出征大胜后,少女就知道自己绝不能留在南方,所以带上了所有家资,连夜乘船赶往了北方,她要为父亲和妹妹打造一条稳定的供给线,而最适合这条线的地方,则是蛮寇腹地。

辽岛,崇侯关,这里都是绝佳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可少女总有一种感觉,不,是冲动,她觉得,镇北城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他在这里,所以,她第一次毫无理智的赌上了身家性命,所幸,她赌对了,也赌错了。

“所以,久别重逢后的再遇是再经历一次痛彻心扉吗……”

少女努力使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她离家万里,赌上一切,绝不能有一丝的软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帮你。”

少年忽然说出的话是让少女彻底将这份软弱展示出来,她任由泪水淌过脸颊,又在寒风中冻成点点晶莹,只是这一次,它再也没有落下。

有了少年的帮助,少女很快在城内扎根,他这时候才知道,少年只凭着一个人就守住了镇北城,蛮寇横扫北方的铁骑在这座城前也是黯然失色。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兵。这句诗不再是空话,而是现实,有了这个现实,少女的线越做越大,她将南方运来的粮食卖给蛮寇换取铁器,又将丝绸茶叶瓷器卖给佛郎机、高丽换取火炮和药物,再将这些东西通过海运送给北伐大军。

有了这条供给线,北伐大军连战连胜,不过半年就已收复大半疆土,这时传出一种声音,言皇后有自立之意,新皇下令斥责,极力维护,但谁都看得出来,新皇已经生疑,之后的一道催战圣旨,更是坐实了这份疑心。

“竖子不同与谋!”

陈北望一剑将桌子砍倒,怒不可遏的盯着那份明黄色绢布,

“三日内收复京城,这分明是要我等送死!”

曾经的京城,如今蛮寇的军事要地,其中盘踞了十万蛮寇,火炮百门,存粮无数,加之京城城坚,又有独立水源,想要攻破,便是以数倍兵力围上一两年,都不见有任何成效。

“战帅,这旨不能接!”

“是啊大帅……”

帐内众将纷纷跪地相劝,陈北望更是拔剑要将圣旨斩碎。

“明日攻城。”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众人再没了声音,连番大战下来,没人会去反对皇后,他们会无条件的服从。

北伐军败了,半年来横扫北方,势如破竹的军队败了,二十万大军终究没能攻破京城,得知这个消息的新皇兴奋大叫,连夜宠幸了数名女子,同时下旨申饬,但也多加勉励。

“以退为进,好办法!”

看完手中的军报,少女忍不住赞叹一声,同时悄悄打量着少年,见他没有任何反应,心中自觉一股喜色。

“不是以退为进,是不进则退。”

少年忽然开口,让少女欣喜的同时也不由得失落,

“父亲他们要退兵了吗?”

少女瞬间就看出其中门道,京城是块硬骨头,久攻绝不是什么好主意,退回江南更不可能,那无异于自缚于人,唯一的办法是绕兵,从海上直击蛮寇腹地,最好是直击都城,待城破,毫不恋战,退守周边岛屿,造船铸寨,再以山东为驻地,形成一个巨型却月阵。

届时,一边袭扰蛮寇腹地,一边围困京城,不出旬月,首尾难顾,不是蛮寇后方先失,就是京城先破。

“我们不攻都城,去这儿,镇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