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陛下托我给你安排了个差事

好像不怎么恭敬啊?

甚至有点....

大胆。

“陛下想要你主持统一朝野奏疏文体一事。”

一听到这个消息通文馆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原本对叶浩然羡慕嫉妒的眼神也变得怜悯。

这哪里是什么恩宠,分明是天子的憎恶。给他找了个大坑,让他跳进去,摔个死无全尸。

叶浩然压根没听过这个事,“属下刚来通文馆,统一朝野奏疏文体,是怎么一回事?”

上官婉儿也觉得有必要让叶浩然这个事的危险性,认真解释道:“自我朝开国起,大臣们所学不同,行文方式一直都不统一,经常造成歧义。

有些时候因为奏疏的断句不同,会对奏疏所奏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需要找臣子当面奏对。”

“如果是在朝中大臣的奏疏还好,如果是其他地区,则需要来回好几日的通信。

后来更是出现了诸多新的行文方式和文体,让这种现象变得日益严重。

所以三十年前,乾帝命令礼部规定一种朝廷专用的行文方式,统一奏疏文体。”

叶浩然大概明白了,大周朝写作文方式因为流派不同,四言句,五言句都有。

句字都堆在一起,又酷爱之乎者也,引经据典,读起来确实很吃力。

流派文体句式不同,断句就很重要了。就算到了现代,因为对《论语》《道德经》的断句不同,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甚至到了意思完全相反的程度。

“当时礼部将朝野上下人数最多一派用的文体定为朝廷通用,然而却引起朝野上下的反对派,集体弹劾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被迫告老还乡,一代文臣,最终晚节不保。”

叶浩然这可太懂了,文人就是靠笔杆子过日子,一个流派有一个流派写文章的方式。你要他去写学别的流派行文方式,不是让人家欺师背祖。

礼部尚书这波死的不冤啊。

“之后乾帝又把这件事交给翰林院主持,由当时名动天下的翰林院五位大儒用了六年的时间,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文体,作为大周的统一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