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从尼斯自驾到米兰的路程也不过320公里,而且全程都是高速公路,仅需3个多小时的时间。
但在18世纪晚期,最方便的路线,就是沿着地中海的海岸线,绕过阿尔卑斯山,来到热那亚,然后转而北上,进入波河平原,继而轻松的抵达米兰。
当然还有一条道路,就是直接从尼斯北上,穿行于山顶已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前往都灵和波河平原,最后来到米兰。
前一种是和平之路,后一种是征服之路。
如果是沿着海岸线走,也并非一路平坦,很多时候,也需要取道海边的峭壁。这种灰白色的悬崖很是陡峭,几乎是直直地垂入平静的大海。前方直到海天相连处,似乎没有半点船帆的影子。
在和平时期也挺不错,权当是沿途看风景。但在此时此地,依然存在极大风险。游弋于附近海域的英国军舰,但凡看到蓝制服的法国-军人,就会迅速靠近过来,直往那里进行猛烈轰炸。
此外,法军依然认可了热那亚共和国的中立国地位,这意味着安德鲁的近卫师团无法穿越中立国。没有近卫军的保护,显然不太安全。因为在热那亚,潜伏有不少的英国间谍与保王党叛逆。
基于此,安德鲁不会选择辗转热那亚前往米兰的道路,而是直接翻越阿尔卑斯山。
说是翻越,绝大部分的道路都是在山隘与山谷之间,除了道路崎岖蜿蜒一些,路况也是马马虎虎。只要不在中途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就算不上非常糟糕。
当然了,一路之上扬起的灰尘也非常头疼。这还是法军后勤部门监管数千名联军战俘,对山区道路进行了大规模修复的结果。
否则,坑坑洼洼的路面所导致的持续颠簸,会令马车里的安德鲁执政官产生一种狂躁不安的情绪。
可即便如此,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尼斯,抵达北面的库内奥,两者直线距离不过75公里,但总路程却接近200公里,整整耗费了近卫师团差不多5天的时间。
在穿过山地悬崖的时候,处于安全上考虑,穿着蓝色上衣、白色长裤和背心,披着灰色大衣,佩带长剑,手持马鞭的安德鲁也会听从侍卫的建议,走下马车,换乘一匹战马,甚至是一头骡子。
此时,一直跟随在执政官身后的大艺术家达维,时不时的需要换个身位,对着目光炯炯,英姿勃发的执政官进行肖像速描,为其后创作的《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安德鲁》提供足够的素材。
差不多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安德鲁与他身边的近卫师团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来到皮埃蒙特平原的第一座城市,库内奥。
依照数月前签署的《法国与撒丁的和平条约》,撒丁国王已将法国通往米兰沿线的交通要道、渡口桥梁,以及要塞堡垒,甚至包括库内奥在内的诸多城市,统统交给了法军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