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春秋

此举分明毁坏国家根基,何故能引得褒姒发笑?身为天子的周幽王又如何会不明白其中危害?竟还屡次三番施用。

并且烽火传递信息的速度和距离局限太大,与记载出入太多。

诸多疑点,只能让后世对这段史料记载持怀疑态度。

也或许是这段史料的作者,借此对当时周朝的礼乐崩坏做隐喻。

但实际真假如何,已不得而知。】

西汉,司马迁。

将案牍和空白竹简搬到室外的司马迁,一直都在全神贯注地记录天幕显示出来的历史。

从天幕显示五帝到夏商周的历史,相当一部分与他编纂的《史记》吻合。

司马迁也已经意识到天幕,或者说后世的人们,正是通过他编纂的史记来了解历史的。

而天幕对烽火戏诸侯这段历史提出的疑点,也让司马迁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

五帝夏商周,这些朝代的年月与汉朝相隔太过久远。

史记的编纂极大程度上是依靠他归纳总结历朝历代史料典籍,以及他亲自去民间各地走访采风后,基于父亲司马谈已经编纂五年的基础上,他又用了十三年时间,一点点归纳并严谨甄别,才最终成就的史记。

但是再怎么严谨,终究还是没能甄别出所有纰漏。

既然后世是依靠史记得知汉朝以前的历史的,那么史记就必须要更为严谨才足够可信。

否则逻辑不通的记载多了,后世恐怕就不会将他的史记作为正史。

不仅烽火戏诸侯这段要寻找更多的史料加以纠正,史记通篇他也要严谨甄别再严谨。

哪怕余生所有时间都耗费在了这上面,但只要史记能够作为正史,让后世看到他们的由来,看到自己民族的由来,看到两千余年来先祖们和大汉当下所有的辉煌与成败教训,那他的一生便是极有意义的……

【周幽王被杀后,犬戎外族被诸侯们联合击退,并立被周幽王废除的原太子宜臼为王,称周平王。

为了防备外族再次轻易威胁国都,周平王迁都于洛阳,称洛邑。

而这段国都被外族攻破,天子被杀的屈辱历史,让后世将周朝区分为了两部分。

以周幽王被杀为节点,周朝前二百七十五年称为西周,周平王继位后的五百一十四年,称为东周。

如此区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东周开始后,分封制的先天制度弊端开始突显。

诸侯国们之间不断开始相互攻伐吞并,天子的权威再也无法有效制止这种自相残杀,也无法再号令诸侯们一致对外,解决外族掳掠人口侵占国土的严重问题。

甚至诸侯们连天子的直辖土地都开始侵占,天子彻底失去了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