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加上子龙将军在江州任职太守时,广得民心。赵云下达号令,凡是放下武器投降的叛乱兵士,都可以回乡间继续务农,绝不追究。
如此不久,叛乱者就没了声势,不久南中地区的叛乱就平息了。
而真正的外患是孙权。
孙权在知道刘备驾崩之后,派出陆逊、朱桓率兵从荆州进至夷陵。诸葛亮夙夜忧叹,不得不令蜀汉严阵以待。相比吴、蜀两国的战乱不停,魏国这几年就安然多了。曹魏政权平稳过渡,错过夷陵之战的曹丕,难免会蠢蠢欲动。
于是,选择权就来到了孙权这里,是与蜀汉重新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魏,维持三足鼎立的局势;还是冒着唇亡齿寒的风险,在曹丕来不及出兵之时,快速灭亡蜀国,实现“全据长江”的战略规划,进而与曹魏政权分庭抗礼?
至于蜀汉,似乎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了。
面对孙权的举棋不定,诸葛亮明白,他应该先稳住孙权。在派赵云平定南中叛乱之前,遣邓芝出使东吴,劝说让孙权放弃进攻蜀国的打算。
而此时恰好曹丕送来了神助攻,派曹魏青年将领中的翘楚曹休进驻襄阳,大有与孙权大打出手的态势。当然,也是担忧孙权倘若拿下蜀汉之后,把孙氏企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于是,孙权便做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了邓芝的要求,“孤王听说玄德公去世,诸葛丞相刚刚执掌朝政,就遇到秭归叛乱,本想让大都督陆逊去帮助蜀汉平定叛乱的,但是想来诸葛丞相平息这点动乱也花不了什么精力。孤王便下令撤军吧。”
孙权找了个借口,下令从秭归撤军,回到了荆州布防,预防魏军从襄阳南下,夺取荆州。
当然孙权也有别的考量。按孙权计划,吴军先攻两川峡口,后径取涪城。就像刘备当年进入成都的方式一样。这个想法虽好,可惜却不适用于孙权。
当年,刘璋做益州刺史的时候,对白帝城没有多加重视。刘备在进攻受阻的时候,从大后方荆州召集援兵,诸葛亮、张飞、赵云能轻松通过峡口,带领兵马,溯流而上。接连拿下白帝城、江州、江阳等地,实现了快速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