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心事

在号舍内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凌峰考完了第二场,休息一日后,又开始了第三场也就是乡试的最后一场考试。

今天也是农历的八月十四,中秋节前夕,李凌峰坐在号舍中,等待着明天第三场的“经史”与“策论”开考,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第三场的经史和策论题除了要求考生用大夏经义文体撰写外,与院试时的“治水”的策论要求不同,还要求考生需结合经学理论发表议论或见解。

上次是治水,这次的文题则更偏向政治,问的是为政之道。

说到政治,李凌峰倒是想起了一个人,也就是唐绍仪,中国历史上对唐绍仪这个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政治生涯可谓是相当璀璨了。

唐绍仪对大势所趋有着极强的敏锐和准确的判断,同时,他教会了李凌峰一个道理,那就是政治其实是一种“平衡之术”。

“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政治就是讲究平衡,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帝王之术,都少不了平衡二字,如何用人,如何制衡,才是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以及内部进化不可或缺的手段。

除此之外,为政之道还离不开百姓,除了“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外,还在于“立法典民”,要知道“世无无法之国而能长久者”,所以为政之道自然也离不开法律。

李凌峰结合大夏朝的实际,将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思想杂糅在答案中写在稿纸上,当然,他不会作死的在考卷上写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言论。

乡试的卷子不是皇上亲阅不说,且就算是皇帝亲阅,他也不能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多东西只能徐徐图之,为了不让自己乡试落榜,他写的答案已经算是很保守了。

第二日,也就是乡试的最后一日,李凌峰将自己所写的答案一一誊抄在卷子上,然后在号舍中等待着胥吏前来收卷。

今日筑城又是难得的出了太阳,只不过如今已经西沉只剩余晖,晚霞行千里,染红了半边天。

乡试的成败,在此一举。

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还是今年止步于此,三年后卷土重来。

很快就能见到分晓。

随着最后一声钟声响起,乡试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众学子从号舍里走出时,都忍不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些日子里他们不知道为考试抓掉了多少把头发却领不到国家发的“秃头津贴”,在号舍里的桌案前坐的屁股都生了痦子却不能贴一张膏药,生怕下场考试搜查时被勒令当众揭开。

如今好不容易考完乡试,往死里愁眉苦脸的众人如今都换了一副面容,感觉离开贡院时见街道边茅厕飘过来的米田共味都是那么清新。

“子瞻兄,明日甲秀楼有一场登高诗会,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啊?”

何崇焕不知道从哪里知道明日甲秀楼有一场学子自发举办的诗会,想要邀请李凌峰一同参加,听说大部分的学子都会去,算是一场大型“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