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7588 字 2个月前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首先,这个地方重点在于强调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

我们看什么叫自性功德力。简单地说,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叫现前一念心性。现前一念心性,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不是肉团心。这个肉团是业力所招感的业报身,这个心脏。它也不是我们打妄想的心。它跟业力没有关系,跟妄想也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心性不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时间上没有所谓的初后,空间上没有所谓的边涯,它没有这种时空。因为时空的障碍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这个地方强调它的体性是清净的,离一切相,心性非关因缘。

但是我们看第二个,心性也没有离开因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都是我们心中所现的影像。当我们有业力的时候,熏习一念心性,它会现出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可能是快乐的水泡,也可能是痛苦的水泡。也就是说,心性虽然不是因缘,但是它也没有离开因缘,因为因缘就在心性里面显现出来。

那么到底蕅益大师想说什么?他想说的在第三段,说:“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就是说,虽然我无量劫来一念心性随顺了颠倒妄想,造了很多的业力,打了很多的妄想,但是我一念心性的本具功德并没有失掉。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叫作“一念回心”,就是回光返照。

诸位,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你想让你的自性功德力现前,请你把你的六根收回来;你要用六根,你就没有心性。你自己选择。因为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心性是向内安住的。所以,我们看一个临命终的人,看他的自性功德力有没有启动,就看他的六根有没有安住。如果这个人眼睛东张西望,阿弥陀佛有没有来?这个人就完蛋了,因为仁者心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老菩萨,来来来,六十岁以上的看过来。这个“都摄六根”,师父有几句话跟大家互相勉励,就是因缘法,尤其是责任感很重的人要注意)。就是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很多坎为什么迈不过去?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出现一个因缘的水泡,我们会习惯性地想要去面对它、处理它。其实不对!因缘是不能处理的,说实在。因缘,一个妄想会牵动另外一个妄想。其实,按照唯识的说法,业力跟妄想是辗转相续的,互为因缘。业力牵动妄想,你有这个业力你就容易打这个妄想,这个妄想又牵动另外一个业力。所以,按说娑婆世界人生是无解。因缘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方法,叫作放下。所有临终的人想起一件事情想要处理,这个人就再也回不来了,没回来。

所以,临命终的人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你不能往后看。我讲实在话,诸位老菩萨,世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的。你说,欸,我不能走啊,我的子女还没有长大!你人生的目的不是让他长大,世间上少了你太阳照样升出来。你信不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跟他结了多少因缘?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我再讲一次,因缘不是让你来处理的。你现在如果还有这个观念,说我要把这件事情处理完。你就永远没完没了了。事情永远做不完的,因缘只能够放下,它才会结束,叫断相续。诸位!你以为说,往生的人,是把娑婆世界的事情都办好再往生吗?你以为是这样吗?没有一个是这样子的。娑婆世界永远办不好,因为你今生的生命牵涉到你无量劫的因缘,这是众生的业缘,那叫一个错综复杂。解决娑婆世界的业缘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放下!这个叫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就是临终的时候,不管临命终给你什么信息,不要理它,赶快把心带回家,安住一念心性。我本来就没有这个因缘,悄悄地走过去就好,千万不要想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只要动一个念头,要去处理这个因缘,你就回不来了,业力就在那边等着你了。

所以请大家注意蕅益大师最后那句话,“茍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我不管你今生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你今生可能是历尽沧桑、风风雨雨,但这都是心中的影像。请你临终的时候回到你一念心性,就是你不能再带有任何牵扯了。回到一念心性,你的心才真正地安住下来。佛陀可没有说让你念着佛号,跳到因缘法里面去对治它,那你最后的结果就是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你哪是它的对手啊,它是熟境界!所以,不是“对治”,是“不要对治”。不要对治它,放下就好,你绝对不是它对手。大凡想要对治妄想的,都有去无回了。

诸位!平时的妄想可以对治,临终时候的妄想,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不管你打什么妄想。人临命终本来就百感交集,所有妄想就是全部放下,一个妄想都不要对治,别管它,就是回到一念心性。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妄想,该干嘛还干嘛,照样提起佛号念想往生。

关键就在这里而已。这个就是让自性功德力显现出来,而不是从妄想上对治。

丁二、他力信心

我们看丁二的“他力信心”。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那么我们凭什么往生呢?因为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就没有妄想。就凭的这个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是第一个信心。

第二个,因为有佛力的加被。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经》、《观经》、《无量寿经》的开示是真实的,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所发的愿也是真实的,六方诸佛在流通分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的殊胜,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我们只要随顺。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功德都放在一句佛号,我们只要修皈依,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救拔我,就够了!所以这个时候,相信能念的心不可思议,相信所念的佛不可思议。

好,这是两种信心。

甲四、结示劝修分二:乙一、结示法要;乙二、举颂劝修

我们看甲四的总结。结示劝修分成两段。

乙一、结示法要分二:丙一、安住佛号;丙二、念想往生

丙一、安住佛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我们来看这个佛号的功德力。在因地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善根当然就是往生的亲因,福德是往生的助缘。

什么叫多善根、什么叫多福德呢?就是,二乘人空性的智慧是少善根,人天的有漏福报是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我们前面说过,往生,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善业。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信愿执持名号,去感应道交。所以,透过信愿持名,到临终的感应道交,就是阿弥陀佛现前,使我们的心识往生净土。

所以这个地方请大家注意一件事情:念佛不一定往生,但往生一定要念佛!诸位,在往生的因缘当中,佛号不可取代!当然,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但是这些只能当助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圣号在你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核心的地位,它是不可取代,它是你不共的皈依。一心归命,你往生是仰仗弥陀本愿,你不是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本愿。是吧?所以我们修行要把本尊分清楚。我们所有的加持,来自于弥陀本愿的摄受才往生的。而阿弥陀佛到底在哪里?当然是在佛号。你念观世音菩萨变成要靠回向,那是间接了。所以诸位!在所有的功课里面,印光大师说,你做完功课一定要念十声佛号,要把它会归到佛号里面来。因为佛号不可取代,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提起佛号。

丙二、念想往生

提起佛号以后干什么呢?看第二段,念想往生。平常要修往生的念想。

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在《观经》里面,有一个叫“普往生观”。这个普往生观可以帮我们把前面的庄严想、功德想做一个总结。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它说,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当然佛号先把心静下来,静的时候你可以观想“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观想我们虽然在娑婆世界,但是我们也开始试着把往生这条路先走一遍。怎么走法呢?你观想自己坐在莲花当中结跏趺坐,然后做两个动作:

第一个,作莲花合想;第二个,作莲花开想。就是说,我们在娑婆世界,当我们坐在莲花的时候,首先莲花是合起来,就代表娑婆世界的因缘妄想结束了。然后这个莲花一合了以后,我们这个莲花就直接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然后再打开。娑婆世界的莲花合起来,然后你连人带莲花就到极乐世界,就打开了。

打开以后出现了四件事情:第一个,光明。你观想五百色的光明来照耀你,当然这个地方消除罪障。第二个,眼目开想,见诸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极乐世界的正报的庄严,佛菩萨庄严。第三个,看到依报庄严,水鸟树林及诸佛。就看到水鸟树林,八功德水、鸟、树,这个鸟跟树都在八功德水附近活动,我们前面说过。第四个,演说妙法。

也就是说,念想,可以透过这样一种莲花合想、莲花开想,然后见到光明,见到佛陀,见到依报,然后演说妙法,来做一个总持。“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你就算离开佛堂,也想办法让这个念想能够相续下去。

我们看最后两段,总结。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你经常能够做此事,作莲花合想、莲花开想,就等于是慢慢慢慢地去念想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普往生观,第十二观。那么无量寿佛就慢慢地随着我们修行的功力“化身无数”,跟十方诸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来至此行人之所”,心力就慢慢地感动佛力。

乙二、举颂劝修

我们看举颂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