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大唐各地,不断有商人提出将煤矿低价卖于朝廷。
虽然相比于整个大唐,这些煤炭犹如星星之火,但好在,涉及的地域十分宽广。
第二日。
大唐各地的“大唐日报”新鲜出炉,而十分统一的是,在它们的“头版”,都是关于各地富商自愿低价售卖煤矿的消息。
长安城内。
“听说了吗,河南道也有义商自愿低价出售煤矿了。”
“还有河北道!我叔叔的舅舅的侄儿的弟弟在那边当官,我也听说了!”
“距小道消息,淮南道那边出售煤矿的义商更多!”
“哈哈哈,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若不是太子殿下取消商人贱籍,他们这些商人怎么会做出这样损害自己利益的事?”
“是啊,如今煤炭事业兴起,这些煤矿留在他们手中,无疑是一座金山!如今低价卖给朝廷,都是在感恩太子殿下!”
这些谈论不仅在长安,更在大唐各地无时无刻的进行着。
当然,其中也有人不屑一顾,反驳这些言论。
“他们卖给朝廷不过是形势所逼,想要维持他们义商的口碑罢了。”
“没错,他们低价售卖是他们的事,你们这些人在这起什么劲?”
“呵呵,总有些人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
原本这样的争吵将会持续很久,但随着朝廷文书的出现,嘲讽的话语逐渐平息了。
原来,这些义商低价售卖的煤矿和煤炭,会优先运送到那些苦寒之地。
那里的百姓,还在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