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味药:焦头烂额急诊科

她似朝阳炙热 池沁洋 2305 字 1个月前

感染病人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来,急诊大厅一片嘈杂,连内科走廊排满了等着治疗的病人,各种各样的急危重症,需要分诊护士迅速准确有效的判断,为病人抢救生命节省宝贵的时间。

医生护士忙得不可开交,穿梭于办公室里、留观室里、抢救室里,为他们测量生命体征,做心电图等,生怕漏掉一个潜在危重的患者。

各种仪器此起彼伏“滴滴滴……”声响,更是抢救室里固定的背景音。

压抑的气氛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病人集中发烧、咳嗽、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从病人胸部CT显示结果看,有些病人肺部有不同程度感染,加剧到呼吸困难和肌肉酸痛,老人和孩子居多。

尉迟昀朗有条不紊、却暗暗加快了诊疗的速度,迅速而精准地判断病情。

在重症留观室内,护士焦急地喊:“尉迟医生,这个病人不行了。”

尉迟昀朗眉头紧锁,“准备抢救!”他的脑海中飞速运转,想最佳的治疗方案。

病毒如恶魔般悄然潜入院内,一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病人发烧令重症区人心惶惶。

形势严峻,急诊科被临时关闭,内外科全员出动努力控制病毒蔓延,“地球不爆炸,急诊不放假”。

尉迟昀朗在救治过程中,结合感染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研究确定适宜的中药方剂,给患者开中药汤剂,效果显着,轻症患者明显好转,重症患者症状减轻。

孙主任宣布这个好消息的那一刻,在场的人不禁为之一振,更有泪盈于睫的感动。

尉迟昀朗坐在办公室里喝水,手里捏着保温杯,一圈又一圈地转,脸上风平浪静,脑中却不停地在想他的中医药方对这个新型病毒起作用的事情。

半晌,他放下保温杯,从白大褂的衣袋里掏出手机,在明衍股东群里发了一条微信:【这个新型病毒,估计会出现大范围传染,让研发实验室同事做好准备。】

尉迟昀靖:【药方用剂上得针对重症和轻症,得再研究。】

明见然回了一个字:【好。】

院长尉迟仁成迅速联系传染疾病专家和相关部门商议再对外公布,以免群众恐慌。

然而,在所有人都在为传染病毒拼尽全力时,南娱网记者苏宛发布一篇关于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刻意隐瞒出现传染病毒的新闻:

记者从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即日起,门诊暂停开放。发热门诊、急诊正常运行。

经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步诊断为新型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患者颜某某与其有密切接触需隔离观察的情况下,既未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报告,只是自行前往医院就诊,并到所在医院接诊患者,导致家人、邻居、同事等50多人密切接触。

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故意隐瞒,也未严格采取隔离观察要求,进行封闭管理和严格全面消杀。出现了院内,被迫关闭门诊,许多前往急诊科就诊的病患被拒于门外。

新冠肺炎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惨痛的教训。而该毒株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如果与新冠交叉感染死亡风险翻倍。再次唤醒对传染病防控中的侥幸者、麻木者,害人害己,隐瞒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新闻一出,在网络上被转发了上百万次,十几家媒体在对新型病毒感染的报道中,标题字样变成“新型病毒来势汹汹,一场大搏杀已经开始”和“新型变异毒株在深城杀疯了”等,热搜榜上已经爆了,拨动了全市人的神经。

不到一天时间,深城几家医院也有病人出现同类症状的传染病例。

这个病毒被正式命名为:KMR-18,深城市疾控中心紧急通知全体流调队员随时待命。

这道引火线一触即发,每天看到新闻新增的病例,犹如一只猛兽撕咬着深城人疼痛的心,夜不能眠,忧心忡忡。

全城戒备起来,和而不同成了KMR-18病毒源头的焦点,封闭式检测,接着颜知睿较好的同事都确诊了,送进了中大一院。中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新冠隔离医学观察定点医疗机构。

这个新型变异病株传播快而且毒性强。确诊病例一天天新增,不但市民恐慌,全市的医护人员也紧张。

随着确诊病例增加,尉迟仁成立马召开加强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会议,院领导、相关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会议。重新部署医院近期KMR-18病毒感染传播防控工作安排,及保障群众就医的工作要求。

急诊科暂停接诊,各科室配合安排医生轮班院内感防护,秉承深医速度,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此情此景,又让尉迟昀朗想起3年前那个难忘的春节,尉迟昀靖报名请战驰援武城一线抗疫时。尉迟昀朗曾经羡慕哥哥,能把白大褂当战袍。那时的他还是蔚蓝药业的CEO,心里恨自己脱下白大褂,不能履行医生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