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凤城二飞

新林海雪原 无鬼真人 2224 字 1个月前

到了胡家窝铺,也不用去找田间忙碌的乡民问路了,河面上袅袅升起的雾汽已经告诉了两人答案,两人紧赶几步就到了河边,伸手就插进了水里,深秋里凉凉的河水在这里已感觉到了丝丝的暖意,两人哗哗地把水撩在了脸上,一通清洗精神大好。

小主,

正是两人在河边的身形落入了狗子和卢成的眼里,两人绕开坡地上劳作的百姓,颠颠地下山就迎了上去……

太阳滑到西边山尖上的时候,田地里收获苞米的七八个老少爷们儿也歇了场儿,几个老汉蹲在地头上点上一袋旱烟儿解解乏。

“仓啷…嗡…仓啷……”小汤河边的乡路上响起一阵清脆悠扬的“唤头”声。【剃头行的招徕工具】

吧嗒一口旱烟儿,瞧着迈步过来的中年汉子,田埂子上的老汉抬抬手里的烟袋喊出了声儿:“剃头的,老阳【ye】儿要下山了,住下吧?”

辽东地广人稀,特别是山沟沟里的乡亲,碰到行脚过路的,那随便一声朴实的招呼都是让人暖心窝子的。

中年汉子颠颠肩头的褡裢,捋了捋整齐的八字胡嘿嘿地笑着回一声儿:“有酒不?”

“先喝没有,后喝管够!”

哈哈哈哈哈……

“八字胡”也跟着哈哈地笑,仰着头高声的回付:“放心吧!上山苗子顺山走【剃头行的术语,指逆推顺剃的手艺好】,老揪子,手不抖!”【揪山头、靠老巧,是剃头匠的自称,“老揪”也是民间和江湖行当间给剃头匠的称呼】

“噌……嗡……”

这八字胡的手艺还真是熟溜!趁着还有日头,众人七手八脚架上几块石头烧上一锅热水,一块块温热的“兰子”【手巾】就焐上了头,八字胡手里的“小家伙”【剃刀】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工夫儿,七八个油光水滑的“揪光驴子”就剃得了【光头】!当夜色降临小山村的时候,八字胡已经在王老汉家的炕头上喝上了小酒儿。

下洼子只有六户人家,都姓王,十来天儿的坡地【一天地十亩,一垧地十五亩】,田里的活计,几家人向来都是一起干的。现在这些老少爷们儿都围在了八字胡身旁,听着这个见多识广的外来人唠着他们未曾听说的新鲜事儿。

赶山的长腿儿老揪子碎嘴儿,那都是大能耐!剃头的这一唠起来,可就口若悬河漫天地北了。唠着唠着剃头匠就说起了西头草河掌那嘎嗒闹胡子的事儿,这下可把一窝子老实巴交的爷们儿给唬的不轻,胡子闹到了家门口可是不得了!

王老汉的小儿子突然就插了一句:“午晌的时候,还有两拨人,四个汉子从咱这儿往西去了……”

“啪”的一声,这小伙子脑瓜子上就挨了一巴掌,王老汉沉声训斥:“哪儿来的那么些胡子,山里人去三道河子,打咱这儿抄个近儿的也常有。去去去,忙活了一天了,睡觉去!”

听的、讲的心里都装了事儿,嗑儿唠到这个时候也就该散场了,剃头的八字胡跟着王老汉的大儿子去了偏屋歇下,刚才插话的小儿子却留在了正屋里。八字胡对这些乡下的百姓再熟悉不过了,要说憨直那也分啥事儿,一提胡子,“祸从口出”这句老话那是要往骨头上刻的。

兵警们不会常在乡下转悠,可胡子来去如风,要是让胡子给盯上,不定啥时候这人死户灭的祸事就临头了。八字胡兄弟俩跟着邓铁梅好些年了,这样走乡转巷的打探也成了家常便饭,不好再问那就不问,吃饱喝足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