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我和谢赟的二三事》

他虽然恢复了名誉,但是清大迟迟没有联系他,更没有说让他恢复工作的事,就好像把这个人忘了一样。

而时间,已经到了1977年。

郑淑华说:“他是得罪人了。恢复名誉是国家的安排,恢复工作是原单位的安排。原单位的领导不想再用他了。真是小家子气,老潘这么优秀的人,生生让这些宵小给耽误了。”

潘长青说她:“你别叨叨了,你还说你弟,你俩差不多。”

郑淑华表示:“我们当然差不多啊,我们可是亲姐弟!”

潘长青:“……”

过了一会,郑淑华说:“我替你不值而已。”

潘长青叹了口气,说道:“就这样吧。我在这里就挺好的。他就算让我恢复工作,我也不会回去的。”

谢赟说:“您不回去是您的事,但是,不让您回去就是他不对了!”

郑淑华和郑跃华都附和她。虽然他们姐弟俩都被退休了,但那颗爱打抱不平的心依旧很顽强。

谢赟觉得,他们东省科学院可以出一波大名了!

他们做的事情,之前不好大张旗鼓的宣扬,现在可以了!

而且,现在是个转折点,让全国人民看看国家的科研实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让国家更加重视自主研究。

之前的几年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但也属实没有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至少,对农民的重视、对妇女解放的重视,都是值得保留的。

上辈子,恰恰是这最值得保留的两点,后来都被废弃了。

谢赟把思路理清楚之后,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了说,之前做了那么多事,该让大家知道了。

潘长青等人都没有意见,“宣传的事情一向都是你负责的,这么多年,哪怕局势再怎么混乱,也没出过岔子,现在自然还是由你全权负责,我们配合你。就算出了岔子也不用担心,我们这群老家伙,承受得住。你放心大胆的干!”

谢赟随即联系了一些老朋友,包括冶金工业部部长、一机部部长、东省省委书记,化肥厂、汽车厂、二机厂、拖拉机厂、食品厂、机械厂等厂子的领导,还有那些早已经平反回到工作岗位上的专家学者们,大家一起,为这几年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做个总结。

几天之后,很多媒体发出了报道:

《工业大摸底——我们到底有多强大!》

《身处逆境,也要努力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