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青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曝光之后,清大不得不派人来请,要给他恢复工作,不过,潘长青婉拒了,“名誉恢复了就好,在哪儿都能为国家工作,我就留在这儿吧,不回去了。”
来人无奈,只好回去复命。
转头,潘长青就和汪振声商量,依托东省科学院,在曲水县建立东大的研究生院,他们这些老专家,等于同时在东省科学院和东大任职,既从事研究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
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谢赟,被动上任,又成了东大研究生院院长。
谢赟想要推辞的。
潘长青跟她说:“我是在国外拿了博士学位的,两个老郑、老赵也都在国外拿了博士学位,我们托大点说,你的水平不比我们差,正常点说,你的水平比我们强,关键是你还年轻啊,前途不可限量。未来是你的。”
谢赟说:“您少忽悠我!我不吃这一套!”
潘长青说:“我哪有忽悠你!能者多劳,你不干谁干?让我们这几个老东西来吗?”
“未尝不可呀!”
“嘿!你这孩子!”
推辞没成功,谢赟还是当上了研究生院院长。
屁股决定脑袋。
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谢赟还是勤劳肯干的。立刻在报纸上公布了东大研究生院的相关情况,师资力量,所处位置,欢迎大家来参观学习。
高考恢复,谢赟没有考,谢燊和李知新也没有考,没必要了,水平在那儿摆着呢。但是柳树屯参加考试的人不少,而且都考上了,又一次成了全国热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研究生招生恢复,谢赟又在报纸上宣传了一波,欢迎大家报考东大研究生。
谢燊和李知新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院学习,边学习边工作。
谢赟没考,为了弥补她没有文凭的遗憾,研究生院直接给她发了个文凭。
她不得不感慨了一句:“这真是延续了咱们草台班子一惯的作风了。”
潘长青说:“别胡说,咱们这叫灵活机动,这是建立在我们对你的真实水平有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的。之前咱们写的那些论文,你都有参与,那就可以作为你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了。你要是想正规一点,你就再写两篇补上。”
谢赟:“……”
《想正规一点》、《补上》,这还不叫草台班子吗?
1978年,谢赟和潘长青几人去京城参加科学大会,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接见和表彰,盛赞他们在过去几年为国家科技和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在那里,谢赟见到了更多的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潘长青和郑淑华几个人,带着谢赟到处找老朋友炫耀,大家都笑着听,听完了就是一通夸,不光夸谢赟,也夸潘长青他们。
在科研被耽误的那些年,是这些人撑起了科研的荣光,不管是什么样的夸奖,他们都担得起。
1979年5月,科学院重启学部委员的增补工作,潘长青、谢赟、郑淑华、郑跃华和赵英杰都被增补为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