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后晋割让燕云以来,中原百姓时常历经辽军铁蹄蹂躏。”
“故而构筑长城防线,保境安民,是国家根本方针大策略。”
“有幸天降机遇于大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不修德政,宠信奸臣,构陷皇后萧氏、皇太子耶律浚。”
“如今辽国离心离德,崩溃在即。”
“固大宋上下,应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选取此时,建功立业,收复燕云,一统山河,告慰祖灵——!”
哲宗小皇帝的这道圣旨,掀开了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河山的序幕。
公元1086年,大宋元佑元年,大辽大安二年六月底,朝廷明发旨意,调动五大战区所属精兵强将汇聚东京府汴京城西侧的岳台。
岳台,亦称“太岳台”,位于开封府浚仪县宣德门前天街西第一岳台坊。
是唐、五代及北宋时期测量日影的场所。
后周显德三年(956),王朴在上呈《钦天历》的奏陈中第一次提出以岳台为“地中”。
王朴认为,在岳台树圭测影,“日之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天地所合、阴阳所和,满足“天下之中”的特点。
其说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开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日益重要,取代洛阳成为“四方辐辏”。
后周沿用开封为首都,太祖郭威欲于广顺四年(954)举行新王朝的首次南郊大礼。
太常奏“郊庙社稷坛位制度,请下所司修奉”,遂在开封增修了坛庙等国家礼仪设施;世宗亲征淮南时,宰相王朴留守开封,“广新城,通道路”。
经过几番大规模修整,开封的首都职能更加完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只有文化地位稍居洛阳之后。
王朴凭借岳台在唐开元年间各测影地里位居中央,且影长更接近“天下之中”一尺五寸的特征,将“地中”名号冠于开封之上,这是在文化层面对开封城的建设。
因此此次北伐的点将台就放在了‘岳台’,突出大宋对于此次北伐的势在必得。
“抽调南方战区所属安南都护府、戎州都督府燕达、王恩、李常杰北上听令。”
“抽调东部战区所属所有战船部队北上广济河驻扎集合听命。”
“抽调西部战区所属种诂、种谔、种诊、姚兕、姚雄、折继祖、折继世、折克柔、折克行、折可求、王韶、董毡等人东进汴京听令。”
“抽调中央战区所属狄谅、狄谘、狄咏、沈从兴、顾廷烨、郑骏、郑骁、段成潜,段成泳,耿介川,钟大有,刘正杰等人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