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文字语言造成对修行理解的差别

蟒山学宫那边,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已经有留学生成功学会了《法华心经》,这意味着华夏的修行功法开始在留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了,对于华夏修行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来说,无疑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蟒山学宫的修行者经过这么多天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修行功法之所以不好学,不单单是文化的差异问题,更是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维上的差异。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法华心经》是无法翻译的,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其中很大一方面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造成信息承载与文化传承的差别。

表意文字,如汉字,具有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和文化传承功能。其字形与意义紧密相连,能跨越时空传递稳定的信息。许多古代文献虽历经数千年,现代人仍可借助对汉字的学习和研究去解读。

表意文字的字形复杂,数量庞大,学习初期需要记忆大量的字形、字义,学习难度较大。

表意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其字形往往与所表达的意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说表意文字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参与度较高。

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后,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可理解和创造大量新的词汇和概念,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认知扩展性。如掌握了 “日”“月”“山”“水” 等基础之后,就容易理解 “日出”“月光”“山水” 等词的含义。

由于表意文字的字形与意义直接关联,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更注重形象思维和整体认知。使用者需要通过对字形的观察、分析和联想来理解意义,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如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等,能激发人们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换。

表音文字的语音变化会对文字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其词汇拼写会随着语音的演变而变化,这可能导致不同时期的文献在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障碍。但它能较灵活地反映语言的语音变化,对于记录和传播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有积极作用。

表音文字的学习在初期相对容易,只要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就可以拼读出大量单词。

表音文字更注重语音与意义的联系,相对更偏向于抽象思维。使用者在看到或听到文字时,主要通过语音符号来唤起对意义的理解,需要在抽象的语音和语义之间建立联系。如看到 “book”,首先反应的是 [b?k] 这个读音,进而联想到 “书” 的概念,这个过程中抽象思维起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大量拼写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单词容易造成混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记忆和区分,而且对于新出现的概念往往需要创造全新的单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负担。

表音文字更强调语音和符号的对应关系,侧重于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的发展。使用者在学习和表达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音顺序将字母组合成单词、句子,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和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