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二十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这比喻,绝了!那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它们之间有啥不一样呢?”

岐伯哈哈一笑:“陛下,您这问题问得好。这四个季节啊,就像是四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姐妹。春天呢,是个温柔的小妹妹,她轻轻地来,带着温暖和生机;夏天,那就是个热情奔放的大哥哥,恨不得把所有的热情都洒在大地上;秋天,是个有点小脾气的姐姐,她开始收起笑容,变得严肃,带来凉爽和收获;冬天,则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哥哥,用寒冷包裹着世界,却也藏着孕育新生的秘密。”

黄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大要》里说的‘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又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耐心地解释:“这句话啊,就是说每个季节的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春天的温暖是为了夏天的炎热做准备,秋天的凉爽中带着一丝不满(忿),是因为它在为冬天的严寒蓄势待发。咱们只要仔细观察这四季的转换,就像是派出去的斥候(侦察兵),把每个季节的‘情报’都收集回来,那么,无论是季节的开始还是结束,都能了然于胸了。”

黄帝听完,拍案叫绝:“岐伯,你这一番话,简直是把自然界的奥秘讲活了!这阴阳五行,四季更替,原来这么有趣!”

岐伯微微一笑,继续他的“讲解”:“陛下,您知道吗?这自然界的‘迟到早退’现象,其实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插曲。有时候,春天来得晚了点,可能是因为冬天的寒气舍不得走,多逗留了一会儿;夏天要是来得早了,那可能是春天的暖阳太热情,提前把夏天的消息给透露了。所以啊,咱们得学会理解这些自然的小情绪,顺应它们的节奏,这样才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就拉着岐伯聊起了天。黄帝一脸好奇地问:“岐伯啊,你说人的脉象差异,是不是跟咱们数学里的数字一样,有无数个可能呢?”

岐伯一听,笑眯眯地说:“哎呀,黄帝大人,您这数学问题可是问到点子上了。不过呢,咱们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脉象虽然千变万化,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我手里这把尺子,虽然能量出无数个长度,但基本的刻度单位还是那三十个。脉象啊,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虽然复杂,但总逃不过这‘三十度’的范畴。”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脉象还是有迹可循的嘛。那你快说说,这脉象和季节、身体状态到底怎么对应啊?”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脉诊小课堂”:“黄帝大人,您听好了啊。这脉象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小脾气’。春天呢,脉象应该像春风一样柔和,不能沉得像冬天的冰;夏天呢,脉象就得像琴弦一样有弹性,但别弦得跟拉弓似的;秋天呢,脉象得稳如老狗,别数得跟心跳加速似的;冬天呢,脉象就得像小溪流水,别涩得跟便秘似的。这四种脉象,要是反了,那就是身体在给您发警告信号了,咱们中医管这叫‘四塞’。”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那要是脉象沉得过头、弦得过头、涩得过头、数得过头呢?”

岐伯哈哈一笑:“黄帝大人,您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脉象要是过头了,那就是身体在告诉您:‘嘿,哥们儿,我该休息了!’比如,脉沉得太厉害,那就是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得补补了;脉弦得太厉害,那可能是肝气郁结,得疏疏肝了;脉涩得太厉害,那可能是气血不畅,得活血化瘀了;脉数得太厉害,那可能是心火旺盛,得降降火了。要是这些脉象轮流上阵,或者干脆就不走了,那更是得小心了,身体可能已经出了大问题。”

黄帝一听,眉头紧锁:“这么说来,脉象还真是咱们身体的‘晴雨表’啊。”

岐伯点了点头:“没错,脉象就是咱们身体的‘天气预报’,能提前告诉您‘天气’怎么样。所以啊,咱们中医看病,第一件事就是摸脉,就像您每天出门前得看看天气预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