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京城非遗传薪火

广州城的硝烟虽暂时消散,但战争的阴霾仍如厚重的乌云,沉沉地笼罩着大清的苍穹……

历经连番的激战,城中处处皆是残垣断壁,大街小巷弥漫着烟火的焦味与尘土的浑浊气息。

百姓们在这一片废墟之上,凭借着坚韧如钢的意志,开始了艰难无比的重建家园之路。

而这场惨烈的战争,也让人们刻骨铭心地意识到,除却枪炮之威,文化的传承亦是守护家园坚不可摧的重要力量……

在广州城中那一处名为“高第街”的古老街巷里,居住着一位名叫陈育德(陈老)的木雕艺人。

陈家的木雕技艺薪火相传数代,其作品细腻至极、逼真非凡,花鸟鱼虫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人物神情更是栩栩如生,每一处纹理似乎都在深情倾诉着岭南文化的独特传奇。

往昔的岁月里,他家的木雕作品广受推崇与赞誉,远销四面八方。然而,当战火纷飞而起,百姓流离失所,哪还有多余的钱财来购置木雕?

于是,生意瞬间变得极为惨淡,众多珍贵的木雕模具也在混乱中惨遭毁坏,传承之路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陈老的小院中,一棵古老的榕树投下斑驳的树影。

陈老悠然地坐在树下,望着眼前几个街坊邻里的孩童,眼神里盈满了慈爱与坚毅。

他缓缓地拿起刻刀,指着一块初现雏形的木料,徐徐说道:

“孩子们呐,此木雕呀,可是咱老祖宗遗留下来之宝。每一刀刻下去,都沉淀着历史与文化。

外敌能毁掉吾等房子,但永远毁不掉此门手艺。就如同木头上纹理,即便历经岁月打磨,依旧清晰而深刻。”

言毕,他手中的刻刀稳稳落下,木屑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落。

孩子们围坐于一旁,眼中满是好奇与专注,小手轻轻摩挲着那些尚未完成的木雕,感受着木头的纹理与温度,仿佛已然紧紧握住了传承的脉络……

与此同时,城外的“桑梓村”里,养蚕缫丝的传统也在困境中顽强坚守。

翠绿的桑树林环绕着村庄,以往,这里产出的丝绸质地细腻、光泽柔和,声名远扬,是村里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但如今,战争致使贸易阻塞,丝绸销路大幅减少,仓库中积压着大量精美却无人问津的丝绸。

可蚕农们并未有丝毫放弃之念,依旧每日清晨便起身,精心呵护着每一片桑叶、每一只蚕茧。

村里的老蚕娘王嬷嬷已过花甲之年,头发斑白,但眼神明亮如星。她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姑娘们,日夜劳作在蚕房。

蚕房里,弥漫着桑叶的清新香气和蚕宝宝啃食桑叶的沙沙声响。

王嬷嬷口中哼唱着古老的蚕桑歌谣:

“养蚕如养儿,丝丝皆心血……”

那旋律婉转悠扬,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生活的殷切希望,在蚕房里悠悠飘荡,传承着这份古老的生计,也维系着乡村的根基……

此时,林羽受林则徐之托,正准备踏上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

林则徐目光殷切地看着林羽,郑重说道:

“林大人啊,此次京城之行,关系重大,万不可有半分疏忽。”

林羽拱手行礼,坚定回道:

“大人放心,林羽必不辱使命!”

林则徐拍了拍林羽的肩膀,又言道:

“携着广州军民英勇抗敌之事迹以及此等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之珍贵物件,务要让京城百姓也能知晓吾等决心和勇气。”

林羽郑重点头:

“大人,林羽明白!定会将一切如实展现于京城众人面前。”

言罢,林羽带着重托,毅然转身,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林羽一路奔波,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了京城。

京城的前门大街依旧繁华喧嚣,车水马龙,但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却也潜藏着因战争而生的紧张与忧虑……

林羽在街头稍作停歇,心中暗自思忖着接下来的行程。

犹豫再三后,林羽最终还是决定径直前往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文田大人的府邸。

林羽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

“也不知李大人是否愿意见我,愿此次能顺利求得帮助。”

来到府前,林羽递上名帖,未过多久便被请进了府中。

府中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尽显清幽雅致之态。

李文田大人正于书房中翻阅古籍,听闻林羽前来,放下手中书卷:“快请进来。”

“林大人,一路辛苦了!听闻汝在广州城之英勇作为,真是令人钦佩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