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也许你也会发疯

胡宇伦 胡宇伦 1818 字 3个月前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见古人的百般丑态。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不想成为范进?

中举的难度

估计很多人不想成为范进这样的“书呆子”,为了考中一个举人,将自己大半辈子搭进去,太不值得了。

都五十多岁了,连妻子和老娘都照顾不了,这样的人,确实不值得学习。

但你知道成为举人的难度有多高吗?

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学校的,那时候都是私塾。

想让孩子进去读书,要么有权有势,要么有钱有粮。

寻常人家根本读不起,大部分穷人家孩子十几岁就开始赶骡子赶马,开始下地务农了。

即便家里有几两碎银子,那也是读上两年,认识字后就辍学了。

现在我们很多人拿“目不识丁”嘲笑没有文化的人,但在古代,目不识丁是常态。

再加上古代生产力低下,纸墨笔砚都是极其昂贵的支出,这又劝退了很大一部分人。

古代不像现在,人手一本复习资料,还有大量网络名师教学。

在古代,书籍也是非常宝贵的,一本书可能要好几个人轮流看,一旦出现缺字少页,也会增加学习难度。

而且有些名典名籍寻常人家根本无法拥有,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能天南海北地四处求学。

能在私塾教书的大多是落榜的秀才,不像现在,很多老师都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教学体系完善。

落第的秀才可能本身的学问功底就有问题,想在其教导下再进一步,难度可想而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古代,能读十几年书,并且考上秀才的,这已经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尽头了。

如果想成为举人,需要参加“乡试”。

别以为这个“乡试”中带着一个“乡”字,就以为是乡县之间的考试。

其实不然,乡试的考试地点是全国各大省城,也可以称之为“省考”。

在明清两代,省考录取率非常低,不足10%.

而现如今,在教育体系如此健全的时代下,我们本科录取率也不过20%左右。

所以,想成为举人的概率和考上211的难度差不多。

可能有人认为,考上211也不是很难。

那是因为现在学校扩招,每年有近46万名考入211学校,而古代科举是三年一次。

每三年录取不到600名举人。

分摊到每个省份后,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想报名参加乡试的,得提前通过各部门面试,长相、举止及谈吐都要合格,才能允许参加。

考试内容局限性也非常大,并不能任其发挥,行文方式更是严格,只能遵守八股文规则,堪比戴着脚镣跳舞,还要跳出新颖。

除此之外,书法也必须好看,不能涂抹一字。

很多考生洋洋洒洒写满试卷,最后因字迹不合考官心意,被直接扔掉试卷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熬过上面的重重难关,那么恭喜,你终于成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举人。

为什么在古代有那么多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考取举人?

举人的好处

如果你在清明两朝考中举人,那你已经用半只脚踏上了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