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说“卫青不败由天幸”,卫青一生无一败绩,真的是天幸吗?

胡宇伦 胡宇伦 2621 字 3个月前

另一方面,这场军事行动迷惑了白羊王、楼烦王,卫青所部是向西进攻的,白羊王、楼烦王的位置是云中郡的西南,从行军方向来看,根本看不出卫青有想要攻击他们的意图。

然而,就在白羊王、楼烦王放松警惕时,卫青前脚攻占高阙,连休息都没有,直接立即调转方向,迅速向南迂回奔袭,从西侧突袭了白羊王、楼烦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战,卫青大胜,俘虏数千,缴获牲畜数百万之多。

最重要的是,此战一举收复了河套草原。

昔日匈奴以此为基地,直接威胁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像一把剑长期悬在汉朝的头上,如今卫青重新夺回这一地区,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从此不复存在。

这一战,卫青的计谋用得很妙,典型的声东击西,明着袭取高阙,给敌人造成一种卫青不会南下的假象,正当敌人麻痹大意时,卫青突然就南下奔袭,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夺取河套地区,相当出彩。

此外,这场战役对带兵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要知道,卫青先是远程迂回,袭取了高阙,这个时候汉军刚刚经历了长途奔波,接着打了一仗,属于疲敝之师了,按理说,此时已经很难再继续长途奔袭了。

但卫青做到了,他带着刚刚长途奔袭打了一仗,已经疲惫不堪的汉军,连休息都没有,直接又一次南下,实施长途奔袭,侧击匈奴人。

整个战役的过程是:长途奔袭-激战-再奔袭-再大战。

如此高强度的作战,要换做一般的军队,早就累垮了,更别说打胜仗了,由此可见,卫青在治军和带兵方面很有一套。

还有漠南之战,一样是远程奔袭。

公元前124年,面对匈奴人屡次进犯,汉武帝意识到,必须大规模歼灭匈奴军队主力,才能重创匈奴,于是以卫青为统帅,率领3万骑兵突袭匈奴。

此战,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随军出征,受卫青节制。

卫青的目标是打垮匈奴右贤王,但匈奴左贤王也是个威胁。

于是,卫青采取的策略是,令大将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从右北平出击,攻击匈奴左贤王,以起到牵制作用。

卫青则亲率主力大军从朔方出兵,对匈奴全线出击。

匈奴右贤王慑于汉军的锋芒,当场开溜,这一溜直接就后撤了600里。

右贤王的想法很简单,在这草原之上,他匈奴人最熟悉环境,汉军远途而来,面对茫茫草原,又没有卫星导航,汉军是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等汉军人困马乏之时,他再反杀回来,那么汉军必败。

所以,右贤王后撤600里后,正为汉军找不到自己而沾沾自喜时,卫青的主力突然杀到,迅速包围了右贤王所部。

此战,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右贤王仅带着数百骑兵逃走。

事实上,打赢这一战的难度也是很高的。

匈奴人在茫茫大漠中,熟悉地理环境,来去如风,一溜烟就消失在大漠中,很难再找到。

而且右贤王是直接远离了卫青所部达600里,这是很远的距离。

要知道,那不是60里,而是整整600里的距离,在茫茫大漠中,古代可没有卫星导航,要辨别方向都是很难的。

这意味着卫青要在600里的作战半径中扫描到匈奴人的藏身之地,右贤王跑得那么远,他是怎么找到的。

可卫青还真就找到了,不仅找到了匈奴人的藏身之地,还迅速完成了包围,随即一战定乾坤。

他到底是怎么知道右贤王就在那个位置的?

这里面涉及到了精密的情报工作,还有远程突袭的能力。

要是换成了其他的将领,说不定就迷路了,然后被匈奴人反杀。

毕竟汉军其他将领在大漠中迷路的例子又不是没有,而且还不止一次,可卫青不仅没迷路,还找到了右贤王所在地,并且将其打垮。

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的,尤其是情报和向导。

这一点,李广就远不及卫青。

最后的漠北决战,卫青一样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

公元前119年,汉朝与匈奴之间终于爆发了大决战。

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跨越大漠,一战打垮匈奴。

但是,汉武帝这次决定将歼灭匈奴的头功给霍去病,根据汉朝方面得到的情报,匈奴单于的位置在东边。

所以,由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

两人虽然带出的兵力都是5万骑兵,但霍去病的5万人马是专门用来打垮匈奴单于而准备的,所以那才是汉军最精锐的军队,而卫青带出的5万骑,战斗力要逊色一些。

谁知,卫青出塞一千多里后,却从一名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就在前方。

也就是说,卫青此时要用手里战斗力弱一些的军队,跟匈奴单于的主力精锐硬碰硬,这对于卫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很快,卫青定好了作战方案,他决定让李广和赵食其两部合并为一部,从东面绕行,卫青则亲率大军与匈奴单于正面作战,开战之后,如果李广和赵食其所部如期抵达的话,就可以两翼包抄,夹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