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高曦神色凝重,说道:“明公,高元道成功起事,此固好事,然其兵才三千,且是新聚之众,接替王伏宝坐守渤海的王小胡,系窦建德军中猛将,闻讯之后,势必遣兵往攻;又乐寿距南皮不远,窦建德也有可能会派兵往攻,只其一部三千新卒,定难久守南皮!
“却不知王薄那厢,现下是何消息?有无渡河?何时才能北到渤海,呼应高元道?”
李善道说道:“昨日才又传檄王薄,他现兵已到河水南岸,估计三两日内,当就能北入渤海。”
高曦是科班出身,受过正规的军事操练,而且在附从李善道前,就已身经百战,他盘算了下,说道:“……若三两日内,王薄即能兵入渤海,高元道那厢的压力,暂时他当是还能撑得住。”
于志宁问道:“明公,公适言若无南皮此报,高将军之策可以一用,然现高元道已起事南皮,高将军此策就不必再用。敢问明公,此话何意?明公是不是对下步进战,已有定策?”
李善道站起身,下到帐中的沙盘边,操起直鞭,在沙盘上游移,停在标注“安德”的县城模型上,顾盼诸人,说道:“张青特集其部重兵,驻守安德,摆明了是窦建德欲以安德,为阻我军前进的要塞。凡攻战之事,攻城最难。故我贤兄尽管新败王伏宝,可为保万全,我军现却是决不可止步安德!高元道如尚未在南皮起事,我本来的打算是,咱不妨就可一用延霸所提出之‘围城打援’此策,争取野战中歼灭张青特部,扫清我军继续北上的阻碍。
“然於今高元道已起事南皮,沐阳言之甚是,单凭其一部,难以久守南皮,则我意,便干脆安德咱也不必再打了,径直绕过平原、安德等县,我军作势向渤海郡挺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志宁、赵君德、陈敬儿等闻言,俱是惊讶。
萧裕迟疑说道:“明公,绕过平原、安德,向渤海郡挺进?平原也就罢了,安德有张青特部的重兵啊!渤海又有王小胡。加以窦建德在乐寿,一闻我军兵向渤海,也定然会遣兵来阻。这样的话,我军即便进入了渤海郡,恐亦难克胜;而万一再被张青特断了后路,这可就……”
帐中于志宁对面的上首,坐着一人,从议事开始,就没开过口,这会儿抚着胡须,开起口来。
这人五六十岁年纪,须发花白,年龄不小了,但形貌威严,坐着的身姿笔直,一副整衣危坐的严正之状,却非别人,正是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的父亲薛世雄。
打下弘农等地,逼退李密进犯河内之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抚好了治下诸郡,回到贵乡以后,李善道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之前一直不肯降从的薛世雄,主动的表态,愿意降从了。
却薛世雄为何此前不降,偏在翟让被杀、和李密闹翻,形势变得对李善道好像不太有利之当下降之?李善道没有问他,但缘故,李善道可以猜出一二。
无非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善道都给以了信用,这是第一;在应对翟让被杀的这个变局过程中,李善道展现出的军政才能,得到了薛世雄的认可,这是第二;虽然表面的形势对李善道似乎是不利了,可脱离了李密,却实际上使李善道以后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第三。
於是,此次北攻平原、渤海,李善道就把薛世雄带在了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