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若洪钟,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兵部尚书领命,他迈着小碎步,急急忙忙地走出皇宫,身后跟着一队甲胄鲜明的禁卫军。兵部尚书身形瘦小,尖嘴猴腮,一双绿豆般的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狡黠与阴狠。他来到扶苏的府邸前,门前的石狮在狂风中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瑟缩着身子。
“扶苏公子接旨!”兵部尚书扯着公鸭嗓子高喊,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的颤音。
扶苏缓缓走出府邸,他身姿挺拔,一袭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朵盛开在寒冬的白莲。他的面容英俊而坚毅,剑眉星目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从容,只是此刻,那双眼眸中多了几分落寞。
“陛下有旨,取缔扶苏公子之卫队,命公子安心在皇后陵园守孝。”兵部尚书宣读完圣旨,抬起头,眼神中带着挑衅地看着扶苏。
扶苏神色平静,仿若未闻,只是淡淡地拱手道:“臣,遵旨。”那语气平淡如水,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未过多久,户部尚书也匆匆赶来。他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走起路来气喘吁吁,脸上带着一丝不情愿。
“扶苏公子,陛下诏令,取缔公子在盐铁糖专营之权,即刻全部上交国库。”户部尚书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不敢直视扶苏的眼睛。
扶苏微微皱眉,他凝视着户部尚书,目光中带着一丝愠怒:“这专营之权,乃我多年苦心经营所得,陛下如此,莫不是听信了小人谗言?”
户部尚书唯唯诺诺,不敢应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催促着下属去接收相关事务。
紧接着,刑部尚书一脸严肃地来到他。身姿矫健,器宇轩昂,一袭官服穿在身上显得正气凛然。然而此刻,他手中的那道圣旨却似有千斤重。
“扶苏公子,刑部有请公子前去述说这些年贪墨国家钱财之事。”蒙毅的声音虽然洪亮,却带着一丝犹豫。
扶苏一听,顿时怒目圆睁,他向前一步,手指着尚书斥责道:“你莫要血口喷人!我之经营,皆是自己一步步闯荡而来。你身为刑部尚书,当秉持公正,莫要失了分寸。这些年,朝廷官员又收了我多少好处,你心中有数。没了我,就凭你们那点俸禄,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退一步,于大家都有好处。”他的语气慷慨激昂,言辞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眼神似要将尚书看穿。
尚书听了扶苏的话,心中一凛,他深知扶苏所言非虚。自己以及诸多官员,平日里确实受了扶苏不少馈赠。他沉默良久,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得唯唯诺诺地说道:“公子息怒,臣不过是奉命行事。”说罢,便匆匆离去。
看着尚书离去的背影,扶苏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深知,这一切不过是宫廷权力斗争的开端,而自己,已然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他想起母后在世时的慈爱,想起曾经与父皇共商国是的场景,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都已化作泡影。
“公子,如今局势对您极为不利,我们当如何是好?”侍从在一旁焦急地问道。
扶苏仰天长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我问心无愧,哪怕身处绝境,亦不会屈服。”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的信念,那是对正义与清白的执着坚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听闻扶苏之事,皆议论纷纷。有的为扶苏鸣不平,认为他一向仁慈善良,断不会做出贪墨之事;有的则担忧大秦的未来,毕竟扶苏在民间威望颇高,他的失势,恐会引发朝局动荡。
而在皇宫内,皇帝嬴政独自坐在御书房中,面前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着他疲惫而又忧虑的面容。他并非不知扶苏的冤屈,只是为了平衡朝中各方势力,不得不出此下策。他望着墙上的大秦疆域图,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波能够早日平息,大秦能够长治久安。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扶苏之事的发酵,朝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如同那汹涌的潮水,向着大秦帝国奔腾而来。
夜幕笼罩着咸阳城,狂风依旧肆虐。扶苏的府邸内,一片寂静。扶苏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捧着一本古籍,却无心阅读。他在等待,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审判,也在思考着如何在这绝境之中,为自己洗清冤屈,守护大秦的江山社稷。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他心中的信念,如同那暗夜中的明灯,永不熄灭。
随着扶苏的失势,朝中以李斯为首的一派势力逐渐崛起,他们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许多忠良之士或被诬陷下狱,或被流放边陲。而原本依附于扶苏的一些臣子,有的见风使舵,转投他派;有的则暗中谋划,试图营救扶苏,恢复其地位。
在民间,因盐铁糖专营之权的变动,物价开始飞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些地方豪强趁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导致民怨沸腾。大秦的根基,在这一系列变故中开始动摇。
扶苏在皇后陵园守孝期间,并未消沉。他与前来探望的一些旧部商议,决定暗中调查那些诬陷他的证据,同时联络朝中尚有正义感的大臣,共同对抗李斯等人的霸权。他深知,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秦毁于一旦,哪怕与父皇产生了嫌隙,也要为了天下苍生而努力。
然而,李斯等人也察觉到了扶苏的小动作,他们一方面加强了对扶苏的监视与封锁,另一方面加快了在朝中的权力布局。他们伪造证据,试图将扶苏彻底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甚至不惜与一些外敌勾结,以换取他们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支持。
此时的大秦帝国,内忧外患。
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如同一场熊熊烈火,燃烧着大秦的根基;